35.厂办报到 (第2/3页)
堂,汇入上班的人流。
张秀英的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鼓点,时不时侧过头,目光粘在身旁高大挺拔的儿子身上,嘴角的笑意如同刻上去一般,久久不散。
红星国棉厂那宏伟的红砖厂门在视野里越来越清晰。
巨大的门柱上,“抓格命,促生产”的标语鲜红夺目,仿佛一团凝固的火焰。
厂门口已是人潮涌动,穿着各色工装的工人骑着自行车,铃声叮铃铃地汇成一片潮音,步行的工人们步履匆匆,奔向各自的岗位。
空气中弥漫着棉絮的微甜、机油的厚重以及食堂早餐蒸腾出的复杂气味,这是工厂特有的、生机勃勃的呼吸。
一进厂门,张秀英遇到的熟面孔就多了起来。
“秀英!早啊!”一个相熟的纺织女工扬声招呼。
“早!王师傅!”
张秀英的嗓门瞬间拔高了几分,透着抑制不住的兴奋,顺势就把身边的阳光明往前一让,动作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道:
“喏,这是阿拉屋里厢小儿子,阳光明!
今朝第一天来报到,分在厂务办秘书组,当办事员!干部编制!”
她特意将“厂务办”、“秘书组”、“干部编制”几个词咬得又重又清晰,脸上的得意如同旗帜般鲜明。
被称作王师傅的女工惊讶地上下打量着阳光明,眼神像探照灯似的扫过他簇新的衣装和手腕上的银表,口中啧啧有声:
“哦哟!了不得!了不得!秀英你福气真是好透好透!小伙子一表人才,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看就是有出息的。干部编制,前途无量啊!恭喜恭喜!”
类似的情景在通往车间的路上反复上演了好几次。
张秀英像一只羽翼丰满、急于展示珍宝的骄傲母鸡,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个相熟或仅仅面熟的工友隆重推出她的“干部儿子”。
阳光明亦步亦趋地跟在母亲身边,脸上始终挂着谦和得体的微笑,对每一位投来的好奇、羡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