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羞愧与焦灼 (第3/3页)
“以后”慢慢还了。
想到阳光明为了这两罐奶粉,必然在背后欠下了天大的人情债,周炳生心里那块铅石就更冷更硬,沉沉地坠着,坠得他五脏六腑都隐隐作痛。
他几次三番想找阳光明谈谈。
话都涌到了嗓子眼,可一看到年轻人那双平静温和、清澈见底的眼神,那点勇气就像被戳破的气球,瞬间泄了,话语又生生咽了回去,化作喉咙深处一声无声的叹息。
阳光明说过可以“记账”,等家里缓过劲儿再还票证。但这“记账”二字,轻飘飘落在周炳生耳中,却重如千钧。
遥遥无期的等待,本身就是一种钝刀子割肉般的折磨,一种无形的巨大压力,让他坐立难安,食不甘味,夜里更是辗转反侧。
他周炳生清贫一世,最怕的就是亏欠,尤其欠一个年轻后辈如此厚重的情分,心里总惦记着,有机会偿还回去。
这天下午,办公室难得的安静。
韩鸣谦外出开会,张玉芹去工会办事,李卫东被车间叫去核对一份关键数据。
偌大的空间里,只剩下周炳生和阳光明两人。
窗外的阳光懒洋洋地斜照进来,在灰扑扑的水泥地上投下窗棂清晰的影子,光柱里飞舞着细小的尘埃。
周炳生放下手中那份翻了一半的《参考消息》,厚厚镜片后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对面正伏案疾书的阳光明身上。
年轻人脊背挺得笔直,像一株刚抽芽的青竹,带着蓬勃的生命力。
这专注,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静,仿佛外界的喧嚣都被他隔绝在外。
周炳生看着他,又恍惚想起韩鸣谦家宴那晚,老韩对自己过往的唏嘘感慨。
曾经的自己,何尝不是这般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以为凭着一腔热血和满腹才华,前程必然似锦?
可如今……鬓角染霜,镜片增厚,困守在这方寸之地,竟要靠一个年轻后辈耗尽人情来帮扶自己襁褓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