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 第134章 炮战,鬼子援军到来

第134章 炮战,鬼子援军到来

    第134章 炮战,鬼子援军到来 (第3/3页)



    9月13日,鬼子国内紧急动员的第9师团先头部队在吴淞口登陆。

    沪上派遣军司令松井大将决定采取更加稳妥的策略。

    他命令第9师团主力,配合第3师团一部,率先猛攻仍在顽强抵抗的宝山县城,企图打通川沙口与吴淞口两个登陆场之间的陆上联系,巩固滩头阵地。

    驻守宝山的98师583团3营,在营长姚若振的率领下,浴血奋战,死战不退。

    最终,他们相比历史上多坚守了整整8天,直至9月15日,全营官兵几乎全部壮烈殉国,宝山才最终陷落。

    攻克宝山后,第9师团主力马不停蹄,继续向西进攻,于9月18日攻占杨行镇,兵锋直指更西南的刘行镇。

    一旦刘行失守,鬼子就将彻底切断大夏左翼第15集团军和右翼沪上市区第9集团军之间的联系,战略形势将急剧恶化。

    紧急从西北增援而来的大夏第1军,在胡军长的指挥下,迎头顶了上去,在刘行一带与鬼子第9师团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

    这一次,胡军长吸取了沪上开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借鉴了方默的战术。

    白天,利用地形和简易工事,进行逐次抵抗,以空间换取时间,消耗鬼子锐气,避免在鬼子绝对优势的海空炮火下硬拼。

    一旦天色变暗,鬼子的舰炮和飞机无法发挥威力,第1军的将士们就立刻发起凶狠的反击。

    他们往往悄无声息地接近鬼子阵地,然后突然投出密集的手榴弹,趁着爆炸和硝烟,端着刺刀和大刀片发起白刃冲锋,将白天丢失的阵地再一寸寸地夺回来。

    无论是炮火密度、步枪对射的精准度,此时的大夏军人都无法与鬼子的常备师团相比。

    唯有在夜间近距离的白刃战中,靠着人数优势和悍不畏死的精神,才能勉强做到一换一,让自己的牺牲变得更有价值。

    -----

    9月22日,又一支庞大的运输船队抵达了吴淞口外海。

    鬼子第13师团的官兵们,开始换乘小艇,向着那片被称为“血肉磨盘”的陆地驶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