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形式急转直下(8.30加更) (第1/3页)
鬼子的部队如同一把尖刀,狠狠地插入了大夏第9集团军和第15集团军的结合部,将沪上战场的大夏军队割裂开来。
方默所部驻守的江湾一带,西面和北面已经全部被鬼子占领。
整整四个鬼子师团——第9、第11、第13、第101师团(第3师团残部仅剩两个联队还有战斗力)从三个方向虎视眈眈,对他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
情况已经变得极其不利。
10月7日,鬼子得势不饶人,从刘行南下,猛攻江湾左翼的重镇——大场。
此时驻守大场的是以装备精良、待遇优厚著称的税警总团,以及第61师。
战斗异常激烈。
税警总团的官兵虽然训练有素,装备了大量进口的自动武器,但依然严重缺乏重型火炮和防空火炮。
即便方默的炮兵团和几个中央军直属的独立炮兵团不顾损失,疯狂开火支援,炮弹如同泼水般砸向鬼子的进攻队列,也依然难以完全遏制鬼子在绝对炮火优势下的猛烈攻势。
大场防线岌岌可危。
方默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他深知,战前鬼子虽然只有17个常设师团,但其得益于完善的预备役制度,战争潜力极其可怕。
开战后,鬼子几乎立刻就组建了第13、第18、第26三个新师团。
9月份又紧急组建了第101、第108、第109三个特设师团。
虽然他不清楚历史上这些新编师团组建时间等的具体细节,但他很清楚,即便前期他利用系统和穿越者的优势,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给鬼子造成了远超历史的损失。
但随着鬼子后方援兵源源不断地登陆上岸,而大夏方面却只能像添油一样,将各地赶来的杂牌部队一批批填入这个无底洞般的血肉磨盘,整体的崩溃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10月10日,一支意想不到的援军出现了。
来自天府之国的川军第20军,穿着草鞋,背着老套筒和大刀,一路急行军,终于赶到了炮火连天的沪上战场。
他们几乎没有休整,到达指定位置的当天,就向进攻大场侧翼的鬼子第101师团一部发起了决死冲锋。
“格老子的,龟儿子的小鬼子,老子日你先人。”
“弟兄们,冲啊,杀鬼子啊。”
川军将士们喊着浓重的川音,冒着鬼子密集的炮火,前仆后继,硬是用血肉之躯和悍不畏死的气势,一举夺回了战略要点陈家塘一带,暂时缓解了大场方向的压力,也间接解除了方默部队被彻底合围的危险。
方默得知消息后,长长舒了一口气,对这支装备低劣但斗志昂扬的部队肃然起敬。
然而,还没等他缓过劲来,金陵方面一道越级指挥的“微操”命令,就直接发到了他的旅部。
命令竟然越过了前线总指挥张冶中将军,直接要求方默的独立第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