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三章-刻在皮肤上的印词 (第1/3页)
城市的喧嚣在车窗外迅速倒退,沈默驱车赶往市历史博物馆,那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愈发清晰:如果这种“执念显形”的现象真的存在,绝不可能只发生一次。
人类的情感如此激烈,历史长河中积攒的怨恨、爱恋、悲恸,必然会在某些不为人知的角落留下印记。
博物馆接待大厅里,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樟木混合的微尘气味。
负责接待他的,是一位戴着细框眼镜的年轻女性,胸牌上写着“修复师,苏晚萤”。
她的眼神平静而专注,像是在打量一件待修复的古物,而非一个带着离奇故事前来求助的警察。
沈默省去了所有铺垫,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来意,他已经做好了被当作疯子或小说家的准备。
然而,苏晚萤只是静静地听着,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点。
听完后,她非但没有嘲笑,反而推了推眼镜,轻声说:“你说的这种现象,我们内部有一些不成文的讨论,称之为‘物蚀’——物品被强烈的精神能量侵蚀后留下的痕迹。请跟我来。”
她带着沈默穿过游客止步的走廊,进入了恒温恒湿的库房。
这里的光线很暗,一排排巨大的金属架上陈列着被白布覆盖的器物,像是一座沉睡的城市。
苏晚萤从一个标有“清·刑部”字样的档案柜中取出一份泛黄的卷宗,又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从旁边的储藏箱里捧出一个沉重的铁器。
那是一把结构狰狞的钳子,钳口扁平,显然是用来夹住手指的。
苏晚萤将修复档案摊开在操作台上:“清代刑具,烙指钳。用于刑讯逼供,将钳口烧红后使用。”
她指着档案中的一段记录:“三十年前,我们对它进行除锈修复。负责的工匠老师傅,连续三个晚上做同一个噩梦,梦见自己的手掌被烧红的铁钳烙穿,痛感真实到让他半夜惊醒。起初所有人都以为是心理作用,直到他在清理钳口内侧时,发现了一些已经碳化的有机物残留。”
沈默的呼吸一滞。
“我们委托了当时最好的实验室进行分析,”苏晚萤的声音在寂静的库房里格外清晰,“最终,在钳口内壁的微小缝隙中,成功提取到极微量的、受高温破坏的人皮组织DNA。经过数据库比对,这份DNA指向了一名清末因文字狱冤死的书生。卷宗记载,他至死不认罪,被施以此酷刑,最终死于狱中。”
沈默的心脏猛地一沉,这简直是他“信息性污染”理论的完美佐证。
苏晚萤继续说道:“我们的推测是,某些极端的情绪,比如剧痛、冤屈、仇恨,如果其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