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通向哪里? (第2/3页)
应,身体便已在完全松弛的状态下向后翻倒,后脑重重磕向下方坚硬的水泥台阶。
沈默戴上手套,取出特制的采样刀,在台阶侧面小心翼翼地刮取了一些木屑。
在便携显微镜的高倍率下,木质纤维的缝隙中,一些极细微的、闪着暗淡光泽的金属粉末清晰可见。
他立刻进行了快速成分分析,结果让他心头一沉。
锝99,这种罕见的人造放射性元素,与他之前在那枚神秘袖扣和古老石碑上检测到的残留物,完全一致。
线索,再一次指向了那个潜藏在城市阴影下的巨大谜团。
当晚,一封没有署名、没有邮戳的信,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公寓的门缝里。
信封用一种早已被淘汰的骨胶封口,散发着淡淡的腥气。
信纸是古法制作的竹纤维纸,触感粗糙而坚韧。
信里没有文字,只有一张严重泛黄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三名穿着老式工装的男人正在一间昏暗的仓库里搬运木板,他们身后斑驳的墙壁上,有人用粗大的炭笔潦草地写着五个字:“十三级,通向深渊”。
沈默将照片翻过来,背面还有一行娟秀却力道十足的手写小字:“他们没走完,所以楼梯也不会停。”
他立刻拨通了苏晚萤的电话,将情况简要说明,请她利用权限协助查找上世纪八十年代与“城南安居工程”相关的建材公司档案。
次日清晨,苏晚萤的回电就来了,声音里透着一丝凝重:“找到一家,叫‘宏远木构’的木材加工厂,专门为安居工程提供预制楼梯构件,但在1985年就倒闭了。至于‘深渊’……我问了几个退休的老建筑工人,那是当年工人们私下里给厂里的‘十三级验收台’起的绰号。”
沈默马不停蹄地赶往市档案馆。
在积满灰尘的施工日志里,他找到了关键记录。
“宏远木构”,于1983年承建了所有案发楼栋的楼梯工程,日志上明确标注,所使用的杉木正是那批因仓库漏水而严重受潮的“M8313”批次。
他心里一动,转而申请查阅当年的死亡记录。
1983年10月7日,就在第一批楼梯安装完成的验收日,三名验收工人在试走楼梯时,集体从高处坠落身亡。
官方结论是“醉酒后意外失足”,家属没有得到任何赔偿。
三名工人。照片上的,就是他们。
死亡记录的末尾,还有一个名字——陈建国,同组的第四名工人,因严重脑震荡导致部分记忆丧失,是唯一的幸存者。
根据档案上的信息,沈默在一家远郊的养老院里找到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