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匿名爆料 (方媛媛视觉) (第2/3页)
艺术家形象。
同时,她也巧妙地侧面反击了何佳云的抹黑。
在她的报道中,她会巧妙地引用一些行业内人士的评价,那些真正德高望重、有公信力的前辈,来反驳那些不实谣言,让何佳云的恶意攻击显得苍白无力。
她的文字,像一把把软刀子,精准地刺向何佳云的谎言,却又让人抓不到把柄。
我看着余晚晚的报道在杂志上刊登出来,看着读者对周祁毅评价的逆转,心里充满了敬佩。
她用自己的方式,在无声地反击着,比任何激烈的言语都更有力量。
金所说的“502不一定是门牌号”,像一个不定心的定心丸,始终盘旋在我心头。
它让我从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跳脱出来,将调查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
我的记者直觉告诉我,真正的“502”可能隐藏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一个看似与唐锦华无关,却又紧密相连的地方。
我查阅了大量关于北城市私人医院的资料,特别是那些曾经卷入过医疗纠纷、声名狼藉的机构。
我翻阅着旧报纸的电子版,查询着工商注册信息,仿佛回到了最纯粹的调查工作。
我发现,在十年前,有一家名为“曙光医疗中心”的私人医院,曾经发生过一起严重的医疗事故,导致多名患者死亡或致残,最终医院被迫倒闭。
这起事故当时轰动一时,但后来却被迅速压制下去,仿佛从未发生过。
“曙光医疗中心。”我喃喃自语,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耳熟,象是在哪里听过,又象是与某种潜意识的记忆关联。
我继续深入调查,发现“曙光医疗中心”倒闭后,其原址被改建成了一座艺术展览中心。
而这座展览中心,现在正是何佳云旗下的一家公司所拥有!
我的心猛地一跳,巨大的震惊让我几乎从椅子上摔下来。
何佳云?!这之间难道有什么联系?一个曾经发生过严重医疗事故的医院,一个被何佳云收购并改建的艺术中心,这两者之间,会是金所指引的“502”吗?
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难道我哥的命运,余雄的过失,刘伟的罪行,都与这个“曙光医疗中心”有关?
我决定去那座废弃的“曙光医疗中心”遗址——现在的艺术展览中心,进行一次暗访。
我需要亲身去感受那个地方,寻找任何一丝被遗漏的线索。
“李明宇,我最近想做一个关于城市废弃建筑改造的专题,需要一些特殊的照片素材。你陪我去拍一些吧?”
我找到李明宇,试图利用工作之便,去实地考察。
我的语气尽量显得平静和专业,掩饰着内心的波澜。
李明宇没有多问,只是看了一眼我的拍摄计划,立刻答应了。
他始终那么信任我,无论我提出什么要求,他总会无条件地支持。
这份信任,在这场错综复杂的调查中,显得尤为珍贵,也让我心里充满了感恩。
我们来到艺术展览中心。这里曾经是医院,但现在已经被改造得面目全非。
外墙被刷上了鲜艳的涂料,内部陈设也充满了现代艺术的风格。
然而,我依然能从一些细节中,感受到这里曾经是医院的痕迹。
比如,一些墙壁上的老旧水管,它们弯曲的走向似乎还残留着曾经输送药液的记忆;
或者一些被改造的病房门,虽然被新材料覆盖,但门的形状和尺寸,依然透露出它们过去的用途。
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一丝淡淡的消毒水味,与艺术品的油墨味奇妙地混合在一起。
我努力回忆着金的提示:“502,不一定是门牌号,也可能是某种象征或线索。”
这句话在我脑海中不断回响,指引着我的思考方向。
我突然想到,在老式医院里,病房通常会以数字命名。
502,会不会就是当年某个特殊病房的编号?一个承载了关键秘密的病房?
我开始在展览中心里寻找线索。
我假装对那些艺术品很感兴趣,一边拍照,一边将目光投向那些被忽视的角落。
我甚至会假装去洗手间,悄悄地在一些隐蔽的角落寻找,比如消防通道,楼梯间,甚至是被艺术品遮挡住的墙壁。
我的心跳得很快,每一次发现看似不寻常的细节,都让我感到一阵兴奋。
“媛媛,你对这个展览中心好像特别感兴趣啊?”李明宇有些疑惑地看着我,他看出我并非仅仅在拍摄建筑本身。
我笑了笑,掩饰道:“是啊,这种废弃建筑改造的案例很少见,我想多找些特别的视角。”
我指了指一个被涂鸦覆盖的角落,“比如这里,你看,这堵墙的后面,会不会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李明宇挑了挑眉,没再深究,只是举起相机,配合我拍摄。他总是在关键时刻,给我最大的支持和信任。
我穿梭在展厅之间,目光像扫描仪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我注意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门,它被一幅巨大的抽象画遮挡着,门框是老旧的木头,与周围的现代风格格格不入。
我心里一动,这会不会就是突破口?
我趁着李明宇不注意,悄悄地走到那幅画后面。
果然,那扇门上没有任何标识,也没有门把手,仿佛只是墙壁的一部分。
我试着推了推,门纹丝不动。
我感到一股强烈的直觉,这里面一定藏着什么。
我掏出手机,偷偷拍下了门框的细节,以及周围的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