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自然成灵,灾劫化形 (第2/3页)
。
那些试图靠近的怨灵触碰到金光,便如同被灼烧般发出凄厉惨叫,惊恐退开,但更多的鬼物则在远处黑暗中虎视眈眈,发出贪婪的嘶吼。
“果然是一处完整的鬼域洞天。”韩云天目扫过,顿时心中凛然。
这里的空间远比从外部感知的要广阔得多,仿佛没有边际,天目之下,预估有八百里方圆。
天空……如果那扭曲的黑暗能被称为天空,十分低沉,压得人喘不过气。
远处,隐约可见一些庞大如山峦的阴影在蠕动,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恐怖气息。
而更令人心惊的是,这方天地间弥漫着一股奇异的力量,似乎在不断吸收、转化着怨气与阴煞,维持着某种诡异的平衡,甚至在缓慢地滋养着那些最强大的存在。
“并非简单的镇压,倒像是一座炼鬼之地?”韩云心生明悟。
张道陵天师当年或许并非无法彻底消灭这些鬼怪,而是借此地脉与封印,将它们困于此地,以毒攻毒,让它们互相吞噬、消耗,最终或许能炼出什么,或者等待某种时机再行处理。
但数千年来,此地显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新生鬼物不断产生,而最强的那些古老存在却并未在互相征伐中消亡,反而变得愈发强大和狡诈。
前行不知多久,周围的环境愈发诡异。
开始出现一些扭曲的、由骸骨和怨念构筑的怪异建筑,仿佛鬼物的城池。
甚至能看到一些弱小的鬼物像奴隶般被驱役,进行着无意义的劳作,而强大的鬼将则肆意吞噬它们,景象惨不忍睹。
而这一切,都是六大魔王和八部鬼帅放任自流造成的结果。
说起这六大魔王,他们分别是谁呢?
刘元达,主管散布瘟疫、疾病;张元伯,主管雷火、灾劫;赵公明,主管刀兵、祸乱;钟士贵,主管水患、兴风作浪;史文业,主管噩梦、蛊惑人心;范巨卿,主管山中精怪、瘴气。
其实说白了,是天地灾祸所化出的一种自然精怪,六魔王也因人们当时对这六种灾祸的惧怕,也就是愿力杂念汇聚而通灵。
人们对当时的六大魔王是又敬又怕,即是被张道陵降伏,关于这六位魔王的供奉和祭祀仍一直绵延至今。
并在历史的长期发展,和文化演绎中,其形象多有发生改变。
譬如那赵公明,在《封神演义》问世后,其形象便逐渐演变为财神,受世人香火供奉,早已与最初掌管刀兵祸乱的魔王相去甚远。
其余几位魔王,其神职亦在民间信仰的流变中多有混淆与转化。
但在这戒鬼井底,他们仍是数千年前被张天师亲手镇压的、最原始而凶暴的形态。
至于八部鬼帅,则是当年追随六大魔王为祸人间的强大鬼众头领,各有神通,凶名赫赫。
韩云隐匿身形,气息与虚空相合,在这鬼域中悄然穿行。
他并未急于寻找那些古老存在,而是先探查这方鬼域的根基。
天目所及,可见一道道粗大如龙的黑紫色地脉煞气,如同大树的根系,从大地深处蔓延而出,为这片鬼域提供着源源不绝的能量。
而在这些煞气脉络的交汇处,往往矗立着一些巨大的、由符文和禁制构成的残破石柱,那是张道陵留下的封印节点。
岁月流逝,加上鬼物的不断侵蚀,许多石柱已然残破不堪,光芒黯淡,这才是导致封印松动、怨气外泄的根本原因。
对于这个鬼域洞天,韩云也想过直接动用内景空间将其吞噬,只可惜这处鬼域洞天并非如西玄洞天一样,是一方独立洞天,而是牵连着各处地脉,盘根错节,如果将其吞噬,必然会损伤各处地脉。
地脉一伤,地炁泄露,必然也会引发震动,这也是韩云不愿见到的。
所以,只能先治本,再治标。
“欲治本,需先稳固这些节点,甚至……修复部分封印。”韩云心中思忖。
但这绝非易事。每一个节点附近,都有强大的鬼将乃至更恐怖的气息盘踞,显然它们也知晓这些节点的重要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