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章 招兵买马,队伍扩编 (第3/3页)
河县大差不差。
龙文成二话不说,就让杨刚带着人,直接去往台江县城如法炮制。
打土豪,分田地,发给穷苦百姓粮食,再招募良家子弟入伍。
这次龙文成打算将队伍规模,扩充到两千人左右。
当然,他整个队伍的武器装备,足够让他将队伍规模再扩充到四千人上下。
可那样对于部队整体战斗力影响很大。
扩充到两千人左右,一个红军老兵可以带两个新兵,传授他们战斗技巧和作战经验。
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星期,长途行军而疲惫的队伍总算得到休整,士兵的招募也相当顺利,甚至已经有些超员了。
目前整个红18团,已经扩充到了两千一百多人,四个营的兵力。
每个营编制在四百多人。
新增的四营营长是彭洪森,他以原红34师的士兵为基底,整个四营规模扩充到四百余人。
除了四个营之外,还有警卫连,连长由小石头担任,炮兵连,连长由文颂担任,以及一个骑兵侦察连,连长是经验丰富的老骑兵林通担任,最后是辎重连,负责辎重运输,暂时由黄克诚带领。
士兵招募自然是要训练,留给龙文成他们训练新兵的时间有限,而且需要教授的东西也很多。
首先是军事学习,让士兵们能理解基本的口令,队列,强调纪律性,组织性,还有基本的枪械知识。
其次是政治学习,让士兵们能够明白,为什么要加入红军,加入红军要做什么,以及会遇到的困难等等。
最后是文化课学习,让这些士兵们能够看书识字,提高文化水平,对于提高队伍的整体战斗力相当重要。
长征时期的红军,也会在路上教授士兵文化课,开办识字班。
应该说当时的红军队伍,是整个中国文化素养最高的一支队伍,几乎所有的士兵都能认字。
像是《亮剑》李云龙这种老红军,连字都认不全,绝对是红军扫盲教育的漏网之鱼。
在龙文成招兵买马,整编部队的时候,另外一边,在距离两座县城百里的凯里市,驻扎在这里的黔军保安第五旅营地来了几个客人。
这几人都是剑河县,以及台江县城的土豪们派出的人,或是家仆,或是管家。
来到第五保安旅,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请求第五保安旅旅长白家生“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