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光茧里的地球歌 (第1/3页)
科学舱的冷白光在凌晨三点十七分突然暗了半格。林深的指尖悬在量子存储器的解锁键上,投影屏里浮动的双螺旋结构突然泛起淡金色光晕——那是艾弥尔的光茧正在调整共鸣频率。
“温度稳定在27.3℃。“机械副官的声音从天花板的扬声器里渗出来,“光茧能量需求峰值预计在3分钟后出现。“
林深扯了扯白大褂的领口。这是他第三次检查基因库数据:从南极冰盖下的猛犸象细胞,到太平洋底的管状蠕虫,再到他童年时在长江边见过的最后一群中华鲟,三千万个物种的遗传信息被压缩在0.01立方厘米的量子比特里。上个月在月球基地爆炸的逆向工程实验室里,奥列格的人试图破解的正是类似的存储技术,结果引来了猎星者的探针群。
“可以开始了。“
光茧的嗡鸣从舱壁传来。艾弥尔的投影在量子存储器旁浮现,半透明的指尖轻轻拂过悬浮的双螺旋,硅基能量体特有的星尘震颤声里带着笑意:“你们总说这是'基因库',但在共鸣网络里,它更像......一段会呼吸的记忆。“
林深的喉结动了动。他想起三天前在舰桥,夏晴指着战术屏上逐渐淡去的猎星者信号说“他们还会再来“时,自己握紧了胸前的银链——链坠里嵌着半枚贝壳,是母亲在2043年生态危机前最后一次带他去海边捡的。
“这是我们的'星骸'。“他说,声音比平时轻了些,“比能量更珍贵的东西。当恒星熄灭,文明湮灭,至少这些生命的轨迹还能被记住。“
光茧突然泛起翡翠色的涟漪。艾弥尔的投影变得更清晰了,发梢流转着银河般的光带:“织梦族为记忆写过无数首歌。每接收一段文明的'星骸',我们就会用共鸣网络的谐波谱出旋律——就像你们用DNA记录生命,我们用频率记录共鸣。“
量子存储器的蓝光开始与光茧同步闪烁。林深看着数据传输进度条从1%跳到50%,突然想起第13章那次意识共享:在暗物质云里,艾弥尔曾让所有船员看见织梦族孩子在光茧中歌唱的画面。那时他才明白,所谓“情绪共享“不是读取,而是让不同文明的记忆在同一个频率里共振。
“传输完成。“机械副官的提示音刚落,科学舱的空气里便浮起细碎的光点。那些光点聚成淡绿色的音波,沿着舱壁的量子线路游走,最终在主投影屏前凝结成一道光弦。
艾弥尔的指尖轻触光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