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拉人打架 第八回 志莫能小 (第2/3页)
少,亘古一理)。
孙坚不听,坚持去报仇(做大事者,更重要的是有耐心,沉住气,冷静处事)。
长子孙策与孙坚登舟,杀奔樊城。
刘表令黄祖部领江夏之兵为前驱,其亲率荆襄之众为援。
黄祖伏弓弩手于江边,只顾放箭,箭已放尽(收放自如,乃高手入门标志之一)。
坚拔船上所得之箭(以战养战,善之善者也),令军士一齐放箭。
黄祖支吾不住,只得退走。
坚军登岸,三面夹攻,黄祖大败,弃却樊城,走入邓城。
坚令黄盖守住船只,坚亲自统兵追袭(攻守兼备,极佳战术)。
黄祖聚败军,来见刘表,言坚势不可挡。
蒯良向刘表建议:深沟高垒,以避其锋;派人向袁绍求救(强敌面前,避其锋芒,坚守待援,良策也)。
蔡瑁引军出战孙坚,蔡瑁败走,逃入襄阳。
蒯良言瑁不听良策,按军法当斩。
刘表以新娶瑁妹,不肯加刑(公私不分,赏罚不明,事不成也)。
孙坚分兵四面,围住襄阳攻打。
蒯良向刘表建议:速致书袁绍,求绍相助。
刘表写好书信,健将吕公愿意突围。
蒯良向吕说明突围计策:分一百人上山,寻石子准备;一百人执弓弩伏于林中。有追兵到时,盘旋曲折,引到埋伏之处,矢石俱发。能取胜,放起连珠号炮,城中便出接应。无追兵,趱程而去(良谋贵在周密,曲折方易蛊之)。
孙坚得知有人突围,不会诸将(单打独斗,终难成大事),只引三十余骑赶来。
吕公依计而行,将孙坚杀死。
城中黄祖、蒯越、蔡瑁分头引兵杀出,江东诸军大乱。
孙策派军吏桓阶为使者,要求用黄祖换回孙坚的尸体。
刘表本欲同意,蒯良阻止并建议杀掉桓阶(春秋无义战,乱世皆如此)。
预知桓阶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八回 志莫能小
一、妇人之仁
蒯良建议:趁孙坚新丧,坚子皆幼,火速进军,拿下江东(趁其病,要其命,省时省力)。若还尸罢兵,孙策会成为荆州之患(放虎归山,贻害无穷)。
刘表舍不得黄祖,蒯良建议:舍弃黄祖取江东(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刘表以黄祖是表心腹为由,不忍舍弃(舍小义,取大义,可也)。
遂送桓阶回营,相约以孙坚尸换黄祖。
二、莫欺少年穷
孙策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
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欲成大事者,招揽人才为先),屈己待人(尊重人才,人才方可为己用),四方豪杰,渐渐投之。
董卓在长安,闻孙坚已死,得知孙策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