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生死之际 见本性 (第2/3页)
淮南径路。
曹操自引兵攻下邳,吕布在下邳,自恃粮食足备,且有泗水之险,安心坐守。
陈宫建议:乘曹兵寨栅未定,以逸击劳(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易于得手也)。
布因屡败,认为不可轻出(胜败乃兵家常事,看不透胜败,不可为将也)。
曹操劝降吕布,布本意让曹操且退,尚容商议(局势不利之际,拖延暂缓,不失为良策)。陈宫在布侧大骂曹操奸贼,一箭射中操麾盖(上下异心,自寻死路也),操遂引兵攻城。
宫向布建议:曹操远来,势不能久(远来之敌,避其锐气,耗之)。吕布以步骑出屯于外,宫将余众闭守于内,操若攻吕布,宫引兵击其背;操若来攻城,吕布为救于后,此乃犄角之势也(内外夹击,牵制、速胜之法)。
吕布同意,遂归府收拾戎装,布妻严氏闻之, 出言劝阻吕布外出。
布踌躇未决(做大事者,犹豫不决乃大忌),三日不出。
宫再献计策:吕布可引精兵往断曹兵粮道。
布然宫言,复入内对严氏、貂蝉说知此事(向无谋之人问计谋,自寻烦恼)。
严氏、貂蝉皆不让吕布外出,吕布乃出,拒绝了陈宫的计策(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布终日不出,只同严氏、貂蝉饮酒解闷(废物就是这样养成的!)。
四、求援未果
谋士许汜、王楷见布,献计:袁术在淮南,声势大振,吕布旧曾与术约婚,今可仍求之(危难之际,利用旧交求援,可也)。
布从其计,即日修书,就着二人前去。
布令张辽、郝萌两个引兵一千,送出隘口,抹过刘备寨,众将追赶不及,已出隘口。
郝萌将五百人,跟许汜、王楷而去,张辽引一半军回来,到隘口时,云长拦住。
高顺引兵出城救应,接入城中去了(无论出入,有人接应,事半功倍),许汜、王楷至寿春,拜见袁术,呈上书信。
术因吕布反复无信,要吕布先送布女,然后发兵(对于言而无信之人,能远离则远离。无法远离时,以其实物相押,不失为一良方)。
许汜、王楷只得拜辞,和郝萌回来,许汜等打算像上次突围一样,夜过刘备寨(计谋首次使用为出其不意,再次使用便是冒险为之,三次以上者乃送人头也)。
许汜、王楷先过去了,郝萌被张飞生擒过去,五百人马尽被杀散。
张飞解郝萌来见刘备,刘备押往大寨见曹操(借花献佛,送人情的好办法)。
郝萌备说求救许婚一事,操大怒,斩郝萌于军门,使人传谕各寨,小心防守:如有走透吕布及布军士者,依军法处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各寨悚然(上紧下松,组织管理之弊病也。危急之时,必先杜绝此弊病,以免因小失大)。
刘备回营,嘱咐关、张:切宜小心在意,勿犯曹操军令(在其位谋其政,顶风作案,愚蠢至极)。
张飞认为:飞捉了一员贼将,操不奖赏,反而下军令约束,不公(有功之际,多思自失,以免居功自傲)。
刘备劝解:曹操统领多军,不以军令,何能服人?张飞、关羽勿犯之(管理之要——公平、公正、公开)。关、张应诺而退。
许汜、王楷回见吕布,具言袁术先欲得妇,然后起兵救援。
汜建议:郝萌被获,操必知吕布之情,预作准备(冷静、客观地分析敌情,是做出正确决断的前提),请吕布亲自护送。
次夜二更时分,吕布将女以绵缠身,用甲包裹,负于背上,提戟上马。
将到刘备寨前,一声鼓响,关、张二人拦住去路,大叫:休走!(对于偷摸之人,大肆张扬则夺其底气)
布无心恋战,只顾夺路而行(时局不利之时,空费力气无益,另寻出路,方是正途),刘备自引一军杀来,两军混战。
吕布虽勇,终是缚一女在身上,只恐有伤,不敢冲突重围(不能全力以赴之际,智取为上,缓而图之)。
后面徐晃、许褚皆杀来,布见军来太急,只得仍退入城,刘备收军,徐晃等各归寨,端的不曾走透一个。
吕布回到城中,心中忧闷,只是饮酒(问题是用来解决的,忧闷和饮酒只会伤身、误事,与解决问题毫无益处)。
五、猛虎被擒
曹操攻城,两月不下(迟则生变,任何事情宜早不宜迟)。
河内太守张杨欲救吕布,部将杨丑杀之,欲将头献曹操,却被张杨心腹将眭固所杀,反投犬城去了。
操得知,遣史涣追斩眭固。
曹操鉴于北有袁绍之忧,东有表、绣之患,下邳久围不克,欲舍布还都,暂且息战(前功尽弃,不智)。
荀攸急止:吕布屡败,锐气已堕,军以将为主,将衰则军无战心(两军僵持,先动摇者,败也)。陈宫虽有谋而迟,今布之气未复,宫之谋未定(敌犹豫未决之际,乃我攻打之良机也),作速攻之,布可擒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