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学三国 > 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

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

    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 (第1/3页)

    一、先失后得

    袁绍欲斩刘备,刘备从容(从容是底蕴与胸有成竹的具体表现形式)应对言明:袁绍不可只听一面之词,而绝向日之情。天下同貌者不少,赤面长须之人,不一定是关羽(直击要害,一针见血,速解之)。

    袁绍是个没主张的人(心有旁骛,朝令夕改,自己的心性都无法安定,又如何承受得了外界的震荡?),闻刘备之言,遂指责沮授,仍请刘备上帐而坐,议报颜良之仇。

    河北名将文丑欲为颜良报仇,袁绍大喜,遂派文丑领军兵,渡黄河,追杀曹贼。

    沮授建议:留屯延津,分兵官渡。绍怒,不听授言(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

    沮授出,感叹: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为首的人野心勃勃自负其勇,部下只知道贪功夺利,悠悠东流的黄河啊,我的命运不知道在何方啊)!遂托疾不出议事。

    刘备提议与文丑同行:一者报袁绍之德,二者探云长的实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绍喜,唤文丑与刘备同领前部,文丑看不起刘备,分小部分军队予刘备,教备为后部。

    曹操见云长斩了颜良,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汉寿亭侯,铸印送关公。

    文丑渡黄河,已据延津之上。

    操乃先使人移徙居民于西河(智者遭强敌攻击,宜避其锋芒,改由胜于己者与之抗衡,以求克敌制胜,化险为夷),然后自领兵迎之,传下将令:以后军为前军,以前军为后军,粮草先行,军兵在后。

    吕虔提出疑问:粮草在先,军兵在后,何意也?操诈称:粮草在后,多被剽掠,故令在前(兵不厌诈,反其道而行之)。

    虔提出:倘遇敌军劫去,如之奈何?操含糊表示:且待敌军到时,却又理会。虔心疑未决。

    操令粮食辎重沿河堑至延津,操在后军,得知河北大将文丑兵至,曹军皆弃粮草,四散奔走。

    操令后军在南阜暂避,人马急奔土阜,操再令军士皆解衣卸甲少歇,尽放其马。

    文丑军掩至,众将建议:急收马匹,退回白马!

    荀攸急止之并指出:此正可以饵敌,不可后退。操急以目视荀攸而笑。

    攸知操意,不复言(看破不说破,知人不评人,知理不争论)。

    文丑军既得粮草车仗,又来抢马,军士不依队伍,自相杂乱(一支没有纪律的部队只是乌合之众)。

    曹操令军将一齐下土阜击之,文丑军大乱。

    曹兵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

    文丑止遏不住,只得拨马回走。

    张辽、徐晃飞马齐出,来战文丑,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

    文丑沿河赶来,关云长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拨马绕河而走。

    关公马快(若无赤兔马,可轻易斩文良,诛文丑乎?),赶上文丑,将文丑斩下马来。

    曹操在土阜上,见关公砍了文丑,大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