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此消彼长 以弱胜强 (第3/3页)
前,待贼至背后,方可回战(犹豫不决会坏事,背水一战是王道)!
众军将无不争先掩杀,眭、赵二将驱兵来救,操勒马回战,二将抵敌不住,皆被曹军所杀,粮草尽行烧绝。
淳于琼被擒见操,操命割去琼耳鼻手指,放回绍营以辱之。
五、此消彼长
袁绍知乌巢有失,商议遣兵往救,张郃提议与高览同往救之,郭图则建议纵兵先击曹操之寨。
张邰认为:曹操多谋,外出必为内备,以防不虞,今若攻操营而不拔,琼等见获,袁等皆被擒矣。
郭图再三请劫曹营,绍乃遣张郃、高览引军往官渡击曹营,遣蒋奇领兵一万,往救乌巢。曹操伪作淳于琼部下收军回寨,至山僻小路,正遇蒋奇军马,奇军问之,称是乌巢败军
奔回,奇遂不疑(战时,分清敌我乃首要也),驱马径过。
张辽、许褚忽至,奇措手不及,被张辽斩于马下,尽杀蒋奇之兵,又使人当先伪报:蒋
奇已杀散乌巢兵了。
袁绍因此不复遣人接应乌巢(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只添兵往官渡。
张郃、高览攻打曹营,袁军大败。
比及接应军到,曹操又从背后杀来,四下围住掩杀。
张邰、高览夺路走脱,袁绍收得乌巢败残军马归寨,见淳于琼耳鼻皆无,手足尽落。
绍怒,立斩之。
郭图恐张邰、高览回寨证对是非,先于袁绍前诬陷张邰、高览有降曹之意,绍大怒,遂遣使急召二人归寨问罪(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郭图先使人报二人:袁绍将杀二人。及绍使至,览遂拔剑斩来使。
张、高二人领本部兵马,往曹操寨中投降。
六、胜负已定
操遂开营门命二人入,二人倒戈卸甲,拜伏于地,操遂封张邰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
许攸又劝曹操速进兵,张邰、高览请为先锋,操从之,即令张邰、高览领兵往劫绍寨。
混战到明,各自收兵,绍军折其大半。
荀攸献计:扬言调拨人马,一路取酸枣,攻邺郡;一路取黎阳,断袁兵归路,袁绍必然分兵拒曹军,曹军乘袁兵动时击之,绍可破也。
操用攸计,使大小三军,四远扬言。
绍军闻此信,来寨中报: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取邺郡,一路取黎阳去也。
绍大惊(流言止于智者),急遣袁谭分兵救邺郡,辛明分兵救黎阳,连夜起行。
曹操探知袁绍兵动,便分大队军马,八路齐出,直冲绍营,袁军俱无斗志,四散奔走,遂大溃。
袁绍披甲不迭,幼子袁尚后随,张辽、许褚、徐晃、于禁四员将,引军追赶袁绍。
绍急渡河,尽弃图书车仗金帛,止引随行八百余骑而去,操军追之不及,尽获遗下之物。
操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给赏军士,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
左右建议: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
操认为:当绍之强,操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得饶人处且饶人,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袁绍兵败而奔,沮授因被囚禁,为曹军所获,擒见曹操,操素与授相识,授见操表示不降。
操劝降沮授,厚待之,留于军中,授于营中盗马,欲归袁氏(人可以忠诚,但不能愚忠,工作中愚忠的人通常很惨)。
操怒,乃杀之,授至死神色不变。
操命厚礼殡殓,为建坟安葬于黄河渡口,题授墓:忠烈沮君之墓。
操下令攻冀州。
预知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