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回 多管齐下 移心患 (第3/3页)
儿,如得首级者,千金赏,万户侯,生获者封大将军。
众将得令,各要争功,迤逦追袭。
马超顾不得人马困乏,只顾奔走,止剩得三十余骑,与庞德、马岱望陇西临洮而去。
曹操亲自追至安定,知马超去远,方收兵回长安。
五、战后释疑
韩遂已无左手,做了残疾之人,操教就于长安歇马,授西凉侯之职,杨秋、侯选皆封列侯,令守渭口。
下令班师回许都,凉州参军杨阜,字义山,径来长安见操。
杨阜言:马超有吕布之勇,深得羌人之心,今曹操若不乘势剿绝,他日养成气力,陇上诸郡,非复国家之有也,望曹操且休回兵。
操言:操本欲留兵征之,奈中原多事,南方未定,不可久留,阜当为操保之。
阜领诺,又保荐韦康为凉州刺史,同领兵屯冀城,以防马超。
阜临行,向操言:长安必留重兵以为后援。
操言:操已定下,阜放心。阜辞而去。
众将皆问:初贼据潼关,渭北道缺,曹操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迁延日久,而后北渡,立营固守,何也?
操言:初贼守潼关,若操便取河东,贼必以各寨分守诸渡口,则河西不可渡矣。操故盛兵皆聚于潼关前,使贼尽南守,而河西不准备,故徐晃、朱灵得渡也。操然后引兵北渡,连车树栅为甬道,筑冰城,欲贼知操弱,以骄贼心,使不准备。操乃巧用反间,畜士卒之力,一旦击破之。正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
众将又请问:曹操每闻贼加兵添众,则有喜色,何也?
操言:关中边远,若群贼各依险阻,征之非一二年不可平复,今皆来聚一处,贼众虽多,人心不一,易于离间,一举可灭:操故喜也(下杀诱空,聚而歼之)。
众将拜服,操言:亦赖众文武之力。遂重赏诸军。
留夏侯渊屯兵长安,所得降兵,分拨各部,夏侯渊保举冯翊高陵人,姓张,名既,字德容,为京兆尹,与渊同守长安。
操班师回都,献帝排銮驾出郭迎接,诏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汉相萧何故事。自此威震中外。
六、张鲁
张鲁乃沛国丰人,其祖张陵在西川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人(道教创始人,如此不堪耶?),人皆敬之。
陵死之后,其子张衡行之。
百姓但有学道者,助米五斗,世号“米贼”(刘备之外,皆贼乎?)。
张衡死,张鲁行之。
鲁在汉中自号为“师君”;其来学道者皆号为“鬼卒”;为首者号为“祭酒”;领众多者号为“治头大祭酒”。
务以诚信为主,不许欺诈。
如有病者,即设坛使病人居于静室之中,自思已过,当面陈首,然后为之祈祷,主祈祷之事者,号为“奸令祭洒”。
祈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文三通,名为“三官手书”:一通放于山顶以奏天,一通埋于地以奏地,一通沉于水以申水官。
如此之后,但病痊可,将米五斗为谢。
又盖义舍:舍内饭米、柴火、肉食齐备,许过往人量食多少,自取而食,多取者受天诛。境内有犯法者,必恕三次,不改者,然后施刑,所在并无官长,尽属祭酒所管。
如此雄据汉中之地已三十年,国家以为地远不能征伐,就命鲁为镇南中郎将,领汉宁太
守,通进贡而已。
闻操破西凉之众,威震天下,乃聚众商议:西凉马腾遭戮,马超新败,曹操必将侵
汉中,鲁欲自称汉宁王,督兵拒曹操,诸君以为何如?
阎圃言:汉川之民,户出十万余众,财富粮足,四面险固,今马超新败,西凉之民,从子午谷奔入汉中者,不下数万。圃意益州刘璋昏弱,不如先取西川四十一州为本,然后称王未迟。
张鲁大喜,遂与弟张卫商议起兵。
七、刘璋简介
益州刘璋,字季玉,即刘焉之子,汉鲁恭王之后。
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因居于此,后焉官至益州牧,兴平元年患病疽而死,州大吏赵韪等,共保璋为益州牧。
璋曾杀张鲁母及弟,因此有仇。
璋使庞羲为巴西太守,以拒张鲁。
笼羲探知张鲁欲兴兵取川,急报知刘璋。
璋平生懦弱,闻得此信,心中大忧,急聚众官商议。
一人昂然而出言:其凭三寸不烂之舌,使张鲁不敢正眼来觑西川。
预知此人是谁,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