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 人品不及命运 (第2/3页)
延引一千枪手伏于左,单戳马上将;黄忠引一千刀手伏于右,单砍坐下马。杀散蜀军,张任必投山东小路而来。张翼德引一千军伏在那里,就彼处擒之。
又唤赵云伏于金雁桥北:待亮引张任过桥,云便将桥拆断,却勒兵于桥北,遥为之势,使张任不敢望北走,退投南去,却好中计。
调遣已定,诸葛亮自去诱敌。
刘璋差卓鹰、张翼二将,前至雒城助战。
张任教张翼与刘璝守城,自与卓膺为前后二队,任为前队,膺为后队,出城退敌。
诸葛亮引一队不整不齐军,过金雁桥来,与张任对阵。
诸葛亮乘四轮车,纶巾羽扇而出,两边百余骑簇捧,遥指张任劝任投降。
张任看见诸葛亮军伍不齐,在马上冷笑认为诸葛亮有名无实!
把枪一招,大小军校齐杀过来,诸葛亮弃了四轮车,上马退走过桥(四轮车,果然是装饰之用!)。
张任从背后赶来,过了金雁桥,见刘备军在左,严颜军在右,冲杀将来。
张任知是计,急回军时,桥已拆断了;欲投北去,只见赵云一军隔岸摆开,遂不敢投北,径往南绕河而走。
走不到五七里,魏延一军从芦中忽起,都用长枪乱戳,黄忠一军伏在芦苇里,用长刀只剁马蹄。
张任引数十骑望山路而走,正撞着张飞,张任方欲退走,张飞众军齐上,将张任活捉了。
卓膺见张任中计,已投赵云军前降了(见死不救也就罢了,立刻投敌,太丢人了!),一发都到大寨。
刘备赏了卓膺,张飞解张任至。
诸葛亮亦坐于帐中,刘备谓张任:蜀中诸将,望风而降,张任何不早投降?
张任睁目怒叫言:忠臣岂肯事二主乎?
刘备言:任不识天时耳,降即免死。
任言:今日便降,久后也不降!可速杀任!(真诚、坦荡,大丈夫也!)
刘备不忍杀之,张任厉声高骂。
诸葛亮命斩之以全任名,刘备感叹不已,令收任尸首,葬于金雁桥侧,以表任忠。
五、“正”君子乎
次日,令严颜、吴懿等一班蜀中降将为前部。
直至雒城,大叫:早开门受降,免一城生灵受苦!
刘璝在城上大骂,严颜方待取箭射之,忽见城上一将,拔剑砍翻刘璝,开门投降。
刘备军马入雒城,刘循开西门走脱,投成都去了。
刘备出榜安民,杀刘璝者,乃武阳人张翼也。
刘备得了雒城,重赏诸将。
诸葛亮言:雒城已破,成都只在目前;惟恐外州郡不宁,可令张翼、吴懿引赵云抚外水江阳、犍为等处所属州郡,令严颜、卓膺引张飞抚巴西德阳所属州郡,就委官按治平靖,即勒兵回成都取齐。
张飞、赵云领命,各自引兵去了。
诸葛亮问:前去有何处关隘?
蜀中降将言:止绵竹有重兵守御;若得绵竹,成都唾手可得。
诸葛亮便商议进兵,为示刘备仁义,法正欲作一书上刘璋,陈说利害,劝降刘璋。
诸葛亮赞成,便令写书遣人径往成都。
刘循逃回见父,说雒城已陷,刘璋慌聚众官商议。
从事郑度献策:尽驱巴西梓潼民,过涪水以西。西梓仓鹰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刘备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备兵自走。璋乘虚击之,备可擒也(危亡之际,舍车保帅,无奈之举!)。
刘璋不同意郑度的计策,人报法正有书至。
刘璋唤入,呈上书,璋拆开视之。
其略:昨蒙遣差结好荆州,不意刘璋左右不得其人,以致如此。今荆州眷念旧情,不忘
族谊。刘璋若得幡然归顺,量不薄待,望三思裁示。(颠倒黑白,强取豪夺,还有如此文采——无耻至极!)
刘璋大怒,扯毁正书,大骂:法正卖主求荣,忘恩背义之贼!
逐正使者出城,即时遣妻弟费观,提兵前去守把绵竹。
费观举保南阳人姓李,名严,字正方,一同领兵。
当下费观、李严点三万军来守绵竹。
益州太守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上书与刘璋,请往汉中借兵。
璋担心张鲁与璋世仇,不肯相救。
和认为:以利害说之,必然肯从(敌我关系皆因双方利益而转换)。
璋乃修书遣使前赴汉中。
六、马超起伏
马超自兵败入羌,二载有余,结好羌兵,攻拔陇西州郡。
所到之处,尽皆归降;惟冀城攻打不下。
刺史韦康,累遣人求救于夏侯渊,渊不得曹操言语,未敢动兵。
韦康见救兵不来,打算投降马超。
参军杨阜认为不可降超,康表示不得已降超。
阜苦谏不从,韦康大开城门,投拜马超。
超大怒认为:康非真心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