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徐晃神威 关公末路 (第3/3页)
飐,上写“荆州土人”四字,众人都叫本处人速速投降。
关公大怒,欲上冈杀之,山崦内又有两军撞出:左边丁奉,右边徐盛;并合蒋钦等三路军马,将关公困在核心,手下将士,渐渐消疏。
比及杀到黄昏,关公遥望四山之上,皆是荆州土兵,呼兄唤弟,觅子寻爷,喊声不住。
军心尽变,皆应声而去(“四面楚歌”之功效也!)。
关公止喝不住,部从止有三百余人,杀至三更,关平、廖化分两路兵杀入重围,救出关
公。
关平告言:军心乱矣,必得城池暂屯,以待援兵,麦城虽小,足可屯扎。关公从之,催
促残军前至麦城,分兵紧守四门,聚将士商议。
四、近援无望
赵累言:此处相近上庸,现有刘封、孟达在彼把守,可速差人往求救兵。若得这枝军马
接济,以待川兵大至,军心自安矣。正议间,吴兵已至,将城四面围定。
公问:谁敢突围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言:化愿往。
关平言:平护送化出重围。关公即修书付廖化藏于身畔,饱食上马,开门出城。
吴将丁奉截住,被关平奋力冲杀,奉败走,廖化乘势杀出重围,投上庸去了,关平入城,坚守不出。
刘封、孟达自取上庸,太守申耽率众归降,因此汉中王加刘封为副将军,与孟达同守上庸。
当日探知关公兵败,二人正议间,廖化至。
封令请人问之,化言:关公兵败,现困于麦城,被围至急。蜀中援兵,不能旦夕即至。望二将军速起上庸之兵,以救此危,倘稍迟延,公必陷矣。
封言:化且歇,容封计议。化乃至馆驿安歇,专候发兵。
刘封谓孟达言:关公被困,如之奈何?(有此一问,便说明心中不想救!)
达言:东吴兵精将勇;且荆州九郡,俱已属东吴,止有麦城,乃弹丸之地;又闻曹操亲督大军四五十万,屯于摩陂:量达等山城之众,安能敌得两家之强兵?不可轻敌。
封言:奈关公是封叔父,安忍坐视而下救乎?(真不忍乎?)
达笑言:封以关公为叔,恐关公未必以封为侄也。达闻汉中王初嗣封之时,关公即不悦。后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问于诸葛亮,诸葛亮言:‘此家事也,问关、张可矣,’汉中王遂遣人至荆州问关公,关公以封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封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此事人人知之(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保命也),封岂反不知耶?
封言:达言虽是,但以何词却之?(“坏事”他人做,“好事”自己当,真小人也!)
达言: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封从达言。
次日,请廖化至,言此山城初附之所,未能分兵相救。化大惊,以头叩地言:若如此,则关公休矣!
达言:化速回,静候蜀兵至可也。化大恸告求,刘封、孟达皆拂袖而入。
廖化知事不谐,寻思须告汉中王求救,遂上马大骂出城,望成都而去(每个人都要努力成为一个行动派,不空想,不取悦,不坐井观天,不瞻前顾后,做一个勇敢的人。)。
关公在麦城盼望上庸兵到,不见动静;手下止有五六百人,多半带伤;城中无粮,甚是苦楚。
诸葛瑾来见关公,礼毕茶罢,瑾言:今奉权命,特来劝谕羽。今羽所统汉上九郡,皆已属他人;止有孤城一区,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危在旦夕。羽归顺权,复镇荆襄,可以保全家眷,幸羽熟思之。
关公正色言:蒙刘备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记得降曹否?虚名而已,何故执着!)。瑾勿多言,速请出城,羽欲与孙权决一死战!
瑾言:权欲与羽结秦晋之好,同力破曹,共扶汉室,别无他意。羽何执迷如是?
言未毕,关平拔剑而前,欲斩诸葛瑾。公止之言:瑾弟诸葛亮在蜀,佐平伯父,今若杀瑾,伤瑾兄弟之情也。遂令左右逐出诸葛瑾。
瑾满面羞惭,上马出城,回见吴侯言:关公心如铁石,不可说也。
孙权言:真忠臣也!似此如之奈何?吕范言:范请卜其休咎。
权即令卜之,范揲蓍成象,主敌人远奔。
权问吕蒙:卦主敌人远奔,蒙以何策擒之?
蒙笑言:卦象正合蒙之机也,关公虽有冲天之翼,飞不出蒙罗网矣!(“卦象”心理作用耳!)
毕竟吕蒙之计若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