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回 重权不可弃 贪心不可长 (第1/3页)
一、带病亲征
魏正元二年正月,扬州都督、镇东将军、领淮南军马毋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也,
闻司马师擅行废立之事,心中大怒。
长子毋丘甸(复姓毋丘)言:俭官居方面,司马师专权废主,国家有累卵之危,安可宴
然自守?
俭言:俭儿之言是也。遂请刺史文钦商议。
钦乃曹爽门下客,当日闻俭相请,即来参谒。
俭邀入后堂,礼毕,说话间,俭流泪不止。
钦问其故,俭言:司马师专权废主,天地反覆,安得不伤心乎!
钦言:都督镇守方面,若肯仗义讨贼,钦愿舍死相助。钦中子文淑,小字阿鸯,有万夫不当之勇,常欲杀司马师兄弟,与曹爽报仇,今可令为先锋。
俭大喜,即时酹酒为誓。
二人诈称太后有密诏(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令淮南大小官兵将士,皆入寿春城,立一坛于西,宰白马歃血为盟,宣言司马师大逆不道,今奉太后密诏,令尽起淮南军马,仗义讨贼。众皆悦服。
俭提六万兵,屯于项城,文钦领兵二万在外为游兵,往来接应。
俭移檄诸郡,令各起兵相助。
司马师左眼肉瘤,命医官割之,以药封闭,连日在府养病,忽闻淮南告急,乃请太尉王肃商议。
肃言:昔关关羽威震华夏,孙权令吕蒙袭取荆州,抚恤将士家属,因此关公军势瓦解,今淮南将士家属,皆在中原,可急抚恤,更以兵断淮南归路:必有土崩之势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师言:肃言极善,但师新割目瘤,不能自往,若使他人,心又不稳。
中书侍郎钟会在侧,进言:淮楚兵强,其锋甚锐;若遣人领兵去退,多是不利,倘有疏虞,则大事废矣。
师蹶然起言:非师自在,不可破贼!(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贵则决之。)
遂留弟司马昭守洛阳,总摄朝政。
师乘软舆,带病东行。
二、孤勇难敌众谋
令镇东将军诸葛诞,总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取寿春;又令征东将军胡遵,领青州诸军,出谯、宋之地,绝其归路;又遣荆州刺史、监军王基,领前部兵,先取镇南之地。
师领大军屯于襄阳(襄阳自古即为交通要塞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聚文武于帐下商议。
光禄勋郑袤言:毋丘俭好谋而无断,文钦有勇而无智。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气正盛,不可轻敌;只宜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此亚夫之长策也。
监军王基言:不可,淮南之反,非军民思乱也;皆因毋丘俭势力所逼,不得已而从之。若大军一临,必然瓦解。(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师言:此言甚妙。遂进兵于濦水之上,中军屯于濦桥。
基言:南顿极好屯兵,可提兵星夜取之,若迟则毋丘俭必先至矣。师遂令王基领前部兵来南顿城下寨。
毋丘俭在项城,闻知司马师自来,乃聚众商议。
先锋葛雍言:南顿之地,极好屯兵,若魏兵先占,难以驱遣,可速取之。(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俭然雍言,起兵投南顿来,正行之间,前面流星马报说,南顿已有人马下寨。
俭不信,自到军前视之,果然旌旗遍野,营寨齐整,俭回到军中,无计可施。
忽哨马飞报:东吴孙峻提兵渡江袭寿春来了。
俭大惊言:寿春若失,俭归何处!是夜退兵于项城。
司马师见毋丘俭军退,聚多官商议。
尚书傅嘏言:今俭兵退者,忧吴人袭寿春也,必回项城分兵拒守。(料敌于先,制敌于前,或竞争、或合作、或借力、或造势,以变应变,以谋取胜。)师可令一军取乐嘉城,一军取项城,一军取寿春,则淮南之卒必退矣。兖州刺史邓艾,足智多谋;若领兵径取乐嘉,更以重兵应之,破贼不难也。
师从之,急遣使持檄文,教邓艾起兖州之兵破乐嘉城,师随后引兵到彼会合。
毋丘俭在项城,不时差人去乐嘉城哨探,只恐有兵来,请文钦到营共议,钦言:俭勿忧。钦与拙子文鸯,只消五千兵,取保乐嘉城。
俭大喜,钦父子引五千兵投乐嘉来。
前军报言:乐嘉城西,皆是魏兵,约有万余。遥望中军,内竖一面锦绣帅字旗,必是司马师也,安立营寨,尚未完备。
文鸯悬鞭立于父侧,乃告父言:趁师营寨未成,可分兵两路,左右击之,可全胜也。
钦问:何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