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七回 两帅不和 亮后难救国 (第3/3页)
,姜维兵到,艾军危矣。速唤师纂并子邓忠,分付言:忠
等可引一军,星夜径去绵竹,以拒蜀兵,艾随后便至。切不可怠缓,若纵瞻先据了险要,决斩忠首!
师、邓二人引兵将至锦竹,早遇蜀兵,两军各布成阵,师、邓二人勒马于门旗下,只见蜀兵列成八阵。
门旗两分,数十员将簇拥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一人,车傍展开一面黄旗,上书:“汉
丞相诸葛武侯”。
吓得师、邓二人汗流遍身(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文成显有教;一胆二力三
功夫四多忍让五德行, 武德为真勇),回顾军士言:原来诸葛亮尚在,师等休矣!
急勒兵回时,蜀兵掩杀将来,魏兵大败而走,蜀兵掩杀二十余里,遇见邓艾援兵接应,
两家各自收兵。
艾升帐而坐,唤师纂、邓忠责之言:师二人不战而退,何也?忠言:但见蜀阵中诸葛诸葛亮领兵,因此奔还。
艾怒言:纵使诸葛亮更生,艾何惧哉!师等轻退,以致于败,宜速斩以正军法!众皆苦劝,艾方息怒。
令人哨探,回说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大将,瞻之子诸葛尚为先锋,车上坐者乃木刻诸葛亮遗像也。
艾闻之,谓师纂、邓忠言:师二人再不取胜,必当斩首!师、邓二人又引一万兵来战,诸葛尚匹马单枪,战退二人。
诸葛瞻指挥两掖兵冲出,往来杀有数十番,魏兵大败,死者不计其数。
师纂、邓忠中伤而逃,瞻驱士马随后掩杀二十余里,扎营相拒。
师纂、邓忠回见邓艾,艾见二人俱伤,未便加责,乃与众将商议:蜀有诸葛瞻善继父志,两番杀艾万余人马,今若不速破,后必为祸。
监军丘本问:何不作一书以诱之?艾从本言,遂作书一封,遣使送人蜀寨。
守门将引至帐下,呈上其书,瞻拆封视之。
书言:征西将军邓艾,致书于行军护卫将军诸葛思远麾下:切观近代贤才,未有如公之尊父也。昔自出茅庐,一言已分三国,扫平荆、益,遂成霸业,古今鲜有及者;后六出祁山,非其智力不足,乃天数耳。今后主昏弱,王气已终,艾奉天子之命,以重兵伐蜀,已皆得其地矣。成都危在旦夕,公何不应天顺人,仗义来归?艾当表公为琅琊王,以光耀祖宗,决不虚言,幸存照鉴。
瞻看毕,扯碎其书,叱武士立斩来使,令从者持首级回魏营见邓艾(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此常识竟不知乎?)。
艾大怒,即欲出战,丘本谏言:艾不可轻出,当用奇兵胜之。
艾从本言,遂令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伏两军于后,艾自引兵而来。
诸葛瞻正欲搦战,报邓艾自引兵到,瞻大怒,即引兵出,径杀入魏阵中。
邓艾败走,瞻随后掩杀将来,两下伏兵杀出,蜀兵大败,退入绵竹。
艾令围之,魏兵一齐呐喊,将绵竹围的铁桶相似,诸葛瞻在城中,见事势已迫,乃令彭和赍书杀出,往东吴求救。
和至东吴,见了吴主孙休,呈上告急之书。
吴主看罢,与群臣计议言:既蜀中危急,休岂可坐视不救。
即令老将丁奉为主帅,丁封、孙异为副将,率兵五万,前往救蜀。
丁奉领旨出师,分拨丁封、孙异引兵二万向沔中而进,自率兵三万向寿春而进:分兵三
路来援。
诸葛瞻见救兵不至,遂留子尚与尚书张遵守城,瞻自披挂上马,引三军大开三门杀出。
邓艾见兵出,便撤兵退,瞻奋力追杀(其父一身文武韬略,得其十分之一乎?),四面兵合,把瞻困在垓心。
瞻引兵左冲右突,杀死数百人,艾令众军放箭射之,蜀兵四散。
瞻中箭落马,乃大呼言:瞻力竭矣,当以一死报国!(死真能报国乎?)遂拔剑自刎而死。
瞻子诸葛尚在城上,见父死于军中,勃然大怒,遂披挂上马,张遵谏言:尚勿得轻出。
尚叹言:尚父子祖孙,荷国厚恩,今父既死于敌,尚何用生为!(只知其死不知其生乎?)遂策马杀出,死于阵中。
邓艾怜尚忠,将父子合葬,乘虚攻打绵竹,张遵、黄崇、李球三人,各引一军杀出。
蜀兵寡,魏兵众,三人亦皆战死。
艾因此得了绵竹,劳军已毕,遂来取成都。
未知成都如何守御,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