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艰难任务,扶贫助力 (第2/3页)
宝!
当晚,借宿点昏黄的灯光下,林涵悦的手机屏幕成了唯一光源。她深吸一口气,拨通了通讯录里标注着“张明远——华联生鲜采购部经理”的号码。短暂的等待音后,传来熟悉却带着公事腔调的声音:“哟,林大小姐?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张哥,”林涵悦的声音沉稳而热切,“我在西南石坳村发现了一种叫‘胭脂李’的宝贝,口感绝了!想进你们华联的精品水果区,绝对是爆款潜力股!帮老同学牵个线?”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键盘敲击声和张明远略带为难的叹息:“涵悦,不是哥不念旧情。精品水果准入有硬门槛:稳定供应链资质、全套检疫认证、专业分拣包装线、还有苛刻的保鲜运输链……你这‘胭脂李’,听着好,可‘三无产品’怎么上架?风险太大了,我报上去也是碰一鼻子灰。”冰冷的现实如同一盆冷水兜头浇下。
林涵悦握紧了手机,指节微微发白,但语气没有丝毫动摇:“张哥,我懂规矩!供应链和资质我来解决!给我一个机会,我立刻把最详尽的产地报告、样品质检数据和初步商业策划书发到你邮箱!你只需要看一眼,看一眼它的潜力!石坳村的希望,可能就在这一线之间了!”她的话语如同磐石,重重砸在无形的商业壁垒之上。
放下电话,听筒里忙音的余韵尚未消散,林涵悦已飞快地切换屏幕,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急促的节奏。她正为那款寄托着全村希望的特色水果——“云雾柿”——撰写电商资料。屏幕上,她精心描绘着柿饼特有的霜纹、饱满的果肉和清甜回甘的口感,每一个形容词都斟酌再三。眼睛因长时间聚焦而酸涩发胀,她却顾不上眨眼。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雨,细密的雨珠在玻璃窗上蜿蜒流淌,发出细碎的、仿佛带着焦虑情绪的叹息。鼠标点击“发送”键的瞬间,她才长长吁了口气,身体微微后仰,后背抵在椅背上,疲惫与期待交织着,在心中无声祈祷:这封邮件,会是敲开市场大门的那块砖吗?
销售只是硬币的一面。林涵悦深知,果园里那些挂满枝头的希望,其根基在于科学种植。她辗转通过朋友,联系上了省农科院的李志远教授,一位在果树栽培领域极有声望,却也以日程紧凑闻名的专家。电话拨通时,林涵悦的心跳几乎盖过了拨号音。“李教授,您好!我是林涵悦,现在在青崖村,”她声音急促,带着不易察觉的恳切,“我们这里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本地柿种,村民们指望着它改善生活。恳请您能抽时间来看看,指导一下种植技术改良……”
电话那头是短暂的沉默,只有翻动纸张的轻微声响。“林小姐,你的声音听起来很急啊,”李教授的声音沉稳,带着一丝疲惫,“可实在抱歉,手头几个重点课题正在攻坚,时间排得很满……”
“教授!”林涵悦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孤注一掷的急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