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千亿产业,说送就送 (第3/3页)
业逻辑的常规操作。
“不。”林墨直接否定了这个提议。
“一个人都不许辞。”
“不但不辞,还要给他们涨薪。”
电话那头,姜忆的呼吸停顿了一瞬。
“涨薪?”
“没错。”林墨的语气很随意,“先涨薪百分之五十吧。另外,调整一下工作制度,取消所有强制加班,改成标准的八小时工作制,想加班的给加班费。”
姜忆握着手机,感觉自己的思路有些跟不上林墨的节奏。
她快速在脑中计算了一下。
天恒能源城南工业园,满编状态下有超过五千名员工。
如果全部采用八小时工作制,那必须增加员工数量,而且还涨薪百分之五十,人力成本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林董。”姜忆的声音有些干涩,“如果这样做,我们‘A系列’电池的生产成本,会比原计划高出至少百分之四十。”
“我们的价格优势,会荡然无存。”
她试图用最理性的数据,来让这位年轻的董事长明白这件事的严重性。
“价格优势?”林墨反问了一句,“我们什么时候需要那东西了?”
姜忆彻底说不出话了。
一家企业,不追求成本控制和价格优势,那还怎么在市场上竞争?
“就算是弱化版的远星A系列,性能也足以碾压市面上所有的动力电池。”
林墨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平静却清晰。
“既然是碾压,我们为什么要自降身价,去跟那些注定要被淘汰的产品拼价格?”
姜忆好像明白了。
林墨的思维方式,从来就不是和别人“竞争”。
而是“制定规则”。
“那……您的意思是?”姜忆试探着问。
“把电池卖贵点,覆盖掉我们所有的成本,并且还能有足够的利润。”
林墨给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
“那些新能源车企会自己算账。”
“是继续用那些便宜但续航短、充电慢、还可能自燃的旧电池,还是换上我们的电池,让他们的汽车产品力直接提升一个档次。”
“市场会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