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千金与家族的原罪 > 第12章:书房里的异常

第12章:书房里的异常

    第12章:书房里的异常 (第1/3页)

    手机手电筒的光束在空气中划出一道微弱的亮线,驱散了书房里部分浓稠的黑暗,却也让那些悬浮在光里的灰尘颗粒无所遁形。林舒瑶将手机举在身前,手腕微微发颤,光束随着她的动作在书架、书桌和墙壁间缓慢移动,每一次停顿,都像是在与这间沉寂了十几年的屋子进行无声的对话。

    她先是站在书房中央,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除了旧书的霉味和灰尘的干燥气息,空气里还隐约飘着一丝极淡的、类似檀香的味道——那是祖父生前最喜欢的香,她小时候在祖父的卧室里闻到过,只是此刻这香气混在尘埃里,多了几分陈旧的压抑。她睁开眼,目光首先落在了房间中央的红木书桌的抽屉上,这是她踏入书房后的第一个目标。

    书桌的四个抽屉大小不一,每个抽屉的铜制锁扣都泛着氧化后的青绿色,锁孔里塞满了锈迹,像是被岁月彻底封死。林舒瑶蹲下身,手指轻轻拂过最左边的抽屉锁扣,指尖触到一层薄薄的灰尘,还有锁孔边缘凝结的暗红色锈块。她试着用指甲抠了抠锈块,坚硬的锈迹纹丝不动,显然这些抽屉确实如她所想,已经多年没有被开启过。

    “难道勋章不在抽屉里?”她小声嘀咕了一句,心里掠过一丝疑惑。按照父亲的说法,祖父生前最看重这些勋章,理应妥善收在书桌抽屉里才对。她站起身,绕到书桌另一侧,仔细查看桌面——桌面上摆着一个黄铜材质的笔筒,里面插着几支早已干涸的钢笔,笔尖还残留着黑色的墨渍;笔筒旁边是一方端砚,砚台中央的墨池里,墨汁早已凝固成块,边缘裂着细小的纹路;最右边放着一个放大镜,镜面上蒙着灰,透过镜片只能看到模糊的光影。

    她伸手拿起放大镜,用袖口轻轻擦拭镜片,试图从上面找到一些线索。放大镜的金属边框已经氧化发黑,握在手里沉甸甸的,镜柄处刻着一个小小的“林”字,是祖父的名字缩写。她对着书桌的木纹仔细观察,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放下放大镜时,她的手肘不小心碰到了砚台,砚台轻微晃动了一下,露出了下面压着的一张泛黄的便签纸。

    林舒瑶心里一动,赶紧将砚台挪开,拿起便签纸。纸上是祖父的字迹,笔锋刚劲,却带着几分潦草:“明日与老陈谈工厂事宜,切记不可提及‘赔偿’二字。”便签纸的右下角没有日期,但纸张的磨损程度与她之前看到的1998年报纸相似,她猜测这应该也是那个时期的记录。“老陈是谁?工厂事宜又是什么?”她将便签纸折好,放进外套口袋,这或许又是一条与1998年相关的线索。

    重新将注意力放回书架,她走到靠墙的书架前,开始从底层逐一查看。书架是实木打造的,分成了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格子,每个格子里都塞满了书。底层的格子较高,放着几本厚重的硬壳书,书脊上的烫金书名大多已经褪色,只能勉强辨认出《资本论》《工业经济学》等字样。这些书看起来比其他格子里的书更重,也更陈旧,书皮上的灰尘厚得能清晰看到手指划过的痕迹。

    林舒瑶蹲下身,伸手去搬最左边的一本《工业经济学》。这本书异常沉重,她用了很大力气才将书从书架上抽出来,放在地上。书的封底贴着一张图书馆的借阅标签,上面的日期是1985年,借阅人一栏写着“林振邦”,正是祖父的名字。她翻了翻书页,里面夹着几张泛黄的书签,书签上用铅笔写着一些批注,大多是关于工厂管理的心得,没有发现特别的线索。

    当她准备搬第二本书时,却发现这本书与旁边的书之间留有一道细小的缝隙,不像是自然摆放的状态。她试着将旁边的书向左右推动,没想到这些书竟然顺着书架内部的轨道滑动起来,露出了后面空出的一块区域——那里的墙壁颜色比周围浅,还残留着淡淡的书架印痕,显然曾有一个物件长期摆放在这里,而且被人刻意移走了。

    “这里原来放的是什么?”林舒瑶的心跳开始加速,她用手机手电筒照向那块空白的墙壁,仔细查看每一处细节。墙壁是普通的白墙,没有任何裂缝或暗格的痕迹,但她注意到墙壁下方的踢脚线有一处轻微的凹陷,像是被重物撞击过。她伸手摸了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