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日记里的零星字句 (第2/3页)
订线的缝隙里夹着一根细小的棉线,棉线的一端系着一个小小的纸团。林舒瑶屏住呼吸,用镊子将纸团夹出来,展开后发现是一张极小的便签,上面用铅笔写着“空页”两个字,字迹与“守”字一模一样。
“空页?”林舒瑶皱了皱眉,将日记翻开,从第一页的密码锁开始,逐页往后翻。前面的页面都是空白的,纸质泛黄,没有任何字迹,直到第10页,她突然发现页面边缘有一道浅浅的折痕。她将页面对着灯光仔细看,发现折痕处的纸张比其他地方更薄,像是被人反复折叠过。
她试着将页面展开,用手指在空白处轻轻摩挲,突然感觉到页脚处有细微的凹凸感。她赶紧拿来放大镜,在页脚的角落处,终于看到了几行被反复划掉的铅笔字——字迹非常淡,几乎与纸张融为一体,若不是光线正好,根本无法发现。
林舒瑶屏住呼吸,用铅笔在空白处轻轻涂抹,让字迹变得清晰一些。第一行字是:“她哭了整夜,说要带孩子走。”字迹潦草,笔画间带着明显的颤抖,像是写下这句话时,祖父的情绪格外激动。第二行是:“钱能解决吗?我问自己。”问号画得格外用力,笔尖几乎要将纸张戳破。第三行是:“不能让他们找到这里。”“他们”两个字被圈了起来,旁边还画着一个小小的叉号,像是在强调某种决心。
这三句零碎的话,像三块拼图,突然在林舒瑶的脑海里串联起来——张兰因为某件事哭了整夜,想要带着孩子离开;祖父在犹豫用钱能不能解决问题;他还在担心“他们”找到某个地方,而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老宅。
“他们是谁?是张兰的家人,还是与火灾有关的人?”林舒瑶的心里充满疑问。她再次想起书房里找到的工厂收购合同——合同上的乙方签名是空白的,资金明细写着“另行商议”,结合日记里的“钱能解决吗”,难道祖父当年是用一笔钱收购了兴盛玩具厂,甚至“买”下了张兰和孩子的沉默?
她又想起父亲摔茶杯时的愤怒,苏婉在厨房摔碎碗碟的慌乱,张管家“少问为好”的警告——所有人的反应都在印证,林家与张兰的纠葛绝不仅仅是“收购工厂”那么简单,这里面一定藏着更黑暗的秘密,比如那场火灾的真相,比如张兰的失踪。
就在这时,卧室门被轻轻敲响,苏婉的声音传来:“瑶瑶,该吃午饭了,今天做了你爱吃的糖醋排骨。”林舒瑶心里一紧,赶紧将日记合上,把照片和相册塞进书桌暗格,然后打开房门,努力挤出自然的笑容:“妈,我马上就来,刚才在看生日宴的流程表。”
苏婉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一碗切好的水果,目光在她的脸上停留了几秒,又扫了一眼书桌:“别太累了,流程表有不懂的可以问你爸,他今天下午在家,正好帮你看看。”林舒瑶点点头,接过水果碗,看着苏婉转身离开的背影,心里的疑惑越来越深——苏婉似乎总是在不经意间观察她的举动,是单纯的关心,还是在监视她?
午饭时,父亲林正宏果然在家。他坐在餐桌主位,一边吃饭,一边和林舒瑶聊生日宴的细节:“明天的致辞我已经帮你写好了,晚上我读给你听,你记熟了,别出错。”林舒瑶一边点头,一边装作随意地问:“爸,我昨天整理爷爷的旧物,看到一张1998年的工厂收购合同,上面没写乙方名字,也没写多少钱,这是怎么回事啊?”
林正宏夹菜的手顿了一下,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谁让你翻那些旧合同的?当年的事很复杂,不是你能懂的,别瞎问。”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不耐烦,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