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笑傲红楼 > 第9章 落袋为安

第9章 落袋为安

    第9章 落袋为安 (第1/3页)

    吴天德当然想要有一间商铺了。

    重生前,他曾读过陕甘老贼的《重生于红楼末年》,充分了解了那个破落书生周进的发家史,知道一间商铺意味着什么。

    他现在人轻言微,经验亦不够,别的生意不好贸然进入,但做快餐生意,还是大体可行的。

    吴天德可是亲眼见到,这快餐生意是如何大受欢迎的。他当时在万寿寺山脚下兜售磁石,又冷又饿。要不是担心被人发现端倪,他也想要在鲍二夫妇俩的摊子上,买一份快餐,吃上一口热饭哩。

    宁荣街一带,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目标客户众多,不愁挣不到银子。

    毕竟,对于北平城里的绝大部分老百姓来说,进餐馆、酒楼吃饭,太过于奢侈,可就着凉水啃干粮,又显得有些寒碜,即便本人无所谓,可谁也不想苦了自家孩子不是?

    鲍二夫妇俩发了财,只想着落袋为安,买一间大宅子,但他吴天德却想着钱生钱,利生利。

    问题是,北平城里的房子,本来就不便宜,商铺就更加昂贵了。

    一爿小店面,就须得上百两银子,才能勉强盘下来,而快餐店又不能太小,好歹得有厨房生火做饭吧,得有一间大堂供客人坐下用餐吧,得有中院充当仓库、后院住人防止偷盗吧。

    这样算下来,至少须得五六百两银子,才能盘下一个大小合适的店铺。

    “那间商铺有多大?”吴天德询问道,他对此十分关注。太大了,他买不起;太小了,又作用不大。

    “过去一看便知。”鲍二笑道。

    邓刚总旗不想走这一趟,吴天德便只好独自跟着鲍二,穿过熙攘的宁荣街,眼尾扫过道路两旁众多商铺,终于在一处不算最起眼,却格外规整的店面前,停住了脚步。

    “吴军爷,已经到地方了,这就是焦大名下的那处商铺。”鲍二介绍道。

    此时,吴天德已被店铺门楣上那方褪色的匾额吸引——虽看不清字迹,但青石雕琢的缠枝纹仍透着几分讲究,不像寻常商铺那般粗陋。

    他推门而入,大堂比预想中更敞亮些。迎面是半旧的木质柜台,虽有些斑驳,却够厚实,改造成点餐台正合适。

    柜台后原本供掌柜歇息的小隔间,正好能隔出个备餐区,转身就能递餐。

    大堂两侧的八仙桌和长凳虽显古旧,但擦洗干净后摆上绿植,倒能营造出几分“老铺新味”的感觉,比千篇一律的长凳方桌更有特色。

    最让他满意的是,大堂尽头有道月亮门,门后便是中院,正好把客人区和操作区分开。

    穿过月亮门进了中院,吴天德忍不住点头。院子不大但方方正正,铺着青石板,下雨天也不怕泥泞。

    左侧两间厢房,面积一般大小,一间做厨房正好,排烟口对着院墙,不会呛到客人;另一间厢房,内放小床两张,刚好给店里的帮工们居住,省了额外租房的开销。

    右侧两间厢房,一间可以隔成仓库,堆放米面粮油再合适不过,比租外置仓库方便多了。一间可以做外书房,兼做接待会客之用。

    院子中央那棵老槐树长得枝繁叶茂,夏天还能挡挡日晒,让后院不至于太闷热。

    绕到中院尽头的垂花门,便是后院了。比起中院的规整,后院多了几分清幽。

    不大的院子里种着些不知名的花草,墙角还有口压水井,水质清冽,用来洗菜做饭都方便。

    正对着垂花门的是一正两耳,东西两侧厢房各一间,窗户纸都是新糊过的,屋里铺着青砖,虽不算奢华,但收拾得干净整洁。

    吴天德心想,自己平时住在这儿正好,前院忙完了回后院歇脚,既方便照看铺子,又能有个清静的住处。

    他站在后院抬头望了望,前院大堂临街迎客,中院做饭囤货,后院起居歇息,整个铺子从外到内动线分明,正好契合快餐店“前店后厂”的需求。

    这宁荣街本就是人流密集的地方,有这么个格局周正的老铺子打底,生意想来差不了啊。

    总的来说,吴天德对这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