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复制”是听懂壁画的语言 (第3/3页)
,心里比谁都拧。”
王主任看着门口笑了笑,转头递给梁薇一份表格。
“不说他了。你刚到,先去壁画临摹复制组适应一段时间。
跟着张姐沉下心学临摹,把壁画的质感、线条路数都在这儿练扎实,这是做石窟工作的底子。
下周跟阿亚他们一起去库木吐喇,37窟的细节档案正等着补全呢。”
提到复制组,王主任语气放缓了些:“张姐是老资格,临摹龟兹壁画二十多年,对线条和色彩的敏感度比仪器还准。还有小周和小郑,跟你差不多年纪,你们能聊到一块儿去。”
梁薇接过表格,偷偷松了口气。
虽然以前导师总夸她是做文物保护的好料子,但要直接上手修复……
说真的,她自己心里也没底。
现在的安排类似给她递了块缓冲垫。
她自然乐意之至。
梁薇填完表格走出办公室,走廊里碰见两个穿蓝色工装的年轻人,手里抱着一卷画布。
戴眼镜的男生笑着打招呼:“是梁薇姐吧?我是小周,这是小郑。张姐让我们来等你,说带你去复制组仓库看看颜料和工具。”
仓库在办公楼西侧,进门一边铁架靠墙而立,装着矿物颜料的陶罐按色号排得整齐:赭石红、石绿、雌黄、朱砂、铅白、墨黑、云母银……
小周拿起一支狼毫笔:“张姐说,临摹时笔锋得像‘轻扫胡杨叶’,太重会盖过壁画本身的纹路,太轻又抓不住神韵。”
小郑则指着墙上挂着的临摹稿:“你看这张17窟壁画局部,原画师用的是石青颜料,本是透着宝石光的深蓝色。
但你瞧现在,深的地方发灰,浅的地方泛土黄,这是颜料里的铜元素氧化百千年才变成这样。
复制临摹不是照着颜色涂就行,得琢磨透了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小郑比小周还早来一年,当时就因为没吃透这层道理,被张姐点拨过。
如今见梁薇刚来,便自然而然地以“过来人”的身份,把当初记下的话叮嘱了一遍。
梁薇轻轻点头:“是这个理,谢谢。”
复制壁画从来不是简单地照葫芦画瓢。
细观原画的整体构图与比例、线条特点、色彩层次及岁月留痕,还有那些细节纹饰、符号乃至病害痕迹,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整体,反复对比推敲,才能精准还原其质感与细节,达成形似神似。
修复,是给壁画“治病”;
而复制,是先学会听懂它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