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宁杀错,勿放过 (第1/3页)
天,是铅灰色的,没有一丝杂色。
大明开国以来的血腥味,似乎已经沁入了这座皇城的每一块砖石,任凭秋风如何吹拂,都挥之不去。
奉天殿内,空旷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伺候的太监安静的站立两侧低着头,不敢发出一丝声音。
朱元璋就那么呆滞地坐在那张冰冷的龙椅上,一动不动。
他面前的御案上,空空如也,没有奏折,没有笔墨。
阳光从殿外斜斜地照进来,在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投下一片晦暗不明的阴影。
太子朱标,静静地立在一旁,等待着消息,脸色悲苦但强忍着悲伤。
他看着自己的父亲,这个一手缔造了大明,杀人如麻,视天下英雄如草芥的男人,此刻却像一尊正在风化的石像,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行将崩塌的死气。
嫡长孙,朱雄英,那个被他抱在膝上天天抱着他的手臂奶声奶气的喊着“爷爷,爷爷”,亲自教导读书写字,寄予了无限厚望的孩子,没了。
一场来得莫名其妙的痘症,带走了一切。
朱元璋暴怒之下,将伺候朱雄英的所有太监、宫女,连同那些束手无策的太医,尽数杀了给孙子陪葬。
可人死了,心里的那个窟窿,却越撕越大,冷风灌进去,冻得他骨头缝里都在疼。
现在,那个陪了他大半辈子,从死人堆里一起爬出来的女人,大明的皇后,他的母亲,也病重危急。
那一天,马皇后不顾所有人的劝阻,执意要亲自照顾病重的长孙。
或许是劳累,或许是感染,又或许,是眼睁睁看着最疼爱的孙儿在怀里咽下最后一口气,彻底击垮了她的心。
朱标的眼眶,也是红的。
丧子之痛,如同钝刀割肉,日夜折磨着。可他也更心疼自己的父亲。
他从未见过父亲这个样子。
哪怕是当年被陈友谅数十万大军围困鄱阳湖,命悬一线,父亲的腰杆也挺得笔直。
可现在,他那曾经能撑起一片天的脊梁,塌了。
朱元璋缓缓地抬起手,看着自己那双布满老茧,曾握过锄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