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明第一火头军 > 第206章 家书难承父子情

第206章 家书难承父子情

    第206章 家书难承父子情 (第1/3页)

    郭桓案的血腥气,似乎凝而不散,顺着官道,一路从应天府飘到了北平。

    燕王府的书房里,炭火烧得通红,却半点也驱不散那股子渗进骨头里的寒意。

    朱棣坐在桌案后,面前的文书堆积如山,可他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那份来自应天府的密报,就压在最上面,每一个字,都像是用人血写成的。

    数万人……

    他闭上眼,脑子里全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景象。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一名王府亲卫快步入内,脸色异常凝重。

    “王爷,应天府来的信使,魏国公府的家书。”

    朱棣的心猛地一沉。

    岳父的信?

    在这个节骨眼上?

    信使被带了进来,是个面生的年轻人,满身风尘,眉宇间是掩不住的疲惫。他双手将一封信函高高奉上。

    信封是寻常的麻纸,封口处,盖着一枚清晰的“魏国公印”。

    朱棣接过信,指尖触碰到信封的瞬间,眉头便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看着信封上“燕王亲启”四个字,目光凝住。

    这字迹……不对。

    徐达戎马一生,写字向来是大开大合,笔力雄浑,一笔一划都带着金戈铁马的杀伐气。可眼前这四个字,风骨犹在,但笔锋的末梢,却带着一种难以察觉的虚浮和颤抖。

    像是一个久病之人,强提着一口气写出来的。

    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

    他拆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

    信很短,寥寥数语,说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寻常话,问了问他和妙云的近况,又问了问三个外孙的功课,还说了北平大营管理方针各种制度等等。

    信的末尾,只叮嘱了一句。

    “时局动荡,谨言慎行,藏锋守拙,切记,切记。”

    朱棣反复看着那两句叮嘱,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粗糙的信纸,脸色越来越难看。

    若只是寻常问候,何必用上魏国公的印信,又何必派专人快马加急送来?而且这语气很像是交代……

    这封信,每一个字都在告诉他,应天府,出事了。

    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