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40年代的美国喷子 (第2/3页)
【真正伟大的美国文学应提升我们,而不是将我们拖入仇恨的深渊!《布朗克斯的故事》可能拥有能量,但它是一种野蛮的、未经引导的能量!它可能拥有现实主义的外表,但却缺乏真理的深度!它选择了那条简单的路:抨击而非建设,破坏而非启发!对于那些珍视这个国家真正、持久价值观的读者来说,这部小说无疑是一次令人沮丧且毫无意义的阅读体验!】
【要是您想了解真正的美国故事,还是去读读布思·塔金顿的《了不起的安德森家族》吧——至少那里的主人公知道偷东西是不对的,就算偷的是银器也一样!】
位于曼哈顿下城-海滨广场的「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纽约分部的主编办公室中,爱德华·威克斯阅读完这篇——《布朗克斯的故事》:一副扭曲的美国图景——脸上的表情并不好看。
令他厌恶的倒不是《星期六晚邮报》在这篇评论中的各种不怀好意的暗示,而是那种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传统美国人的那种“居高临下”。
不仅全文以“有辨别力的读者”自居,还将小说的支持者称为“某些评论圈”,这种树立自身权威,同时贬低对手的笔法……就算并非出自《星期六晚邮报》的评论主笔之手,写就者也一定是个经验老道的评论旗手。
而且,这种“匿名方式”也是《星期六晚邮报》的传统艺能了。
不仅能让被批评者找不到矛头对准的目标,也能带给人一种心理暗示——仿佛评论不是个人观点,而是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
不过,要发表这篇评论,就需要通过编辑部的同意。这就表明这篇评论是《星期六晚邮报》编辑部的集体声音,整个编辑部对《布朗克斯的故事》都抱有这种批评的想法。
爱德华·威克斯斟酌了下,刚好也有一些事情需要让恩尼来编辑部一趟,拿起听筒拨打电话。
恩尼捧着报纸,看完了评论最后一个字,有一种后世在网络上跟人对喷的既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