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61章 敌军又瞎又聋,但我军没聋(含上架感言)

第61章 敌军又瞎又聋,但我军没聋(含上架感言)

    第61章 敌军又瞎又聋,但我军没聋(含上架感言) (第1/3页)

    1915年,1月16日。

    视角拉回位于巴约勒镇东北偏北方向10公里左右的凯默尔山战场。

    这个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了整个伊普尔-敦刻尔克战役的最大焦点。德军攻不下这里,就无法疏通铁路线,后续的进攻就都会乏力。

    如果缺补给缺得久了,穿插部队彻底力竭,那就连已经到手的战果,也有可能重新吐出来。

    而如果德军打下了这里,不但可以解除敌军对铁路的封锁,还能反过来利用155高地这个制高点,部署炮兵轰击波珀灵厄镇、乃至炮击伊普尔主城区的西半部。

    所以敌我双方,都已经卯足了全力,一个拼死进攻,志在必得。一个誓死防守,绝不后退。

    布国远征军第1军的主力,已经被拉到了凯默尔山方向,死战不退。澳新军团的一部分士兵,也被拉到了这里,源源不断用人命往上填。

    布军甚至在这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尝试了坑道防御作业,在山坡上挖出一些坑道,用以藏兵躲避进攻方的炮击——

    在地球的历史上,因为伊普尔战役一直打了四年,所以这些地区后来也都成了坑道作业的重灾区。布军在这里挖了整整四年地道,要论其最终防御严密程度,跟硫磺岛相比也不遑多让了。

    但幸好现在才是战争爆发的最初几个月,布军虽然也开始挖坑道了,但终究还来不及挖太多,一切还有机会破解。

    ……

    这天清晨,鲁路修就带着他的一部分属下,来到了凯默尔山前线。

    他是前一天晚上,连夜乘坐军中仅有的几辆汽车,从西北前线赶回来的。

    跟他一起来的,主要有隆美尔、莫德尔和克洛泽等立了功的军官下属。

    这些人,都在之前攻击卡塞勒、阿尔内克、沃尔穆等三座小镇的作战中,立了一些军功。

    尤其是鲁路修本人,因为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又临时升任了代理营长,所以对一线作战的事情管得比较少了。

    在这波以第3突击营为尖刀的狂飙突进中,很多战术细节层面的随机应变指挥,都是该营教导连连长、隆美尔上尉的杰作。

    他帮鲁鲁修分摊了大量的战术指挥压力,对于鲁路修发明的各种战法的灵活应用,也非常精妙,甚至有青出于蓝的理解。所以他也立了不少功劳,而其他几人的情况也都类似。

    今天一早,在前线指挥部,集团军司令鲁普雷希特公爵便亲自莅临视察,并且给鲁路修、隆美尔等人晋升、授勋。

    之前几次,鲁路修等人晋升时,都还是师长卡尔少将主持的仪式,因为上尉及以下,都在师长的处理权限范围内。

    这次要升少校,已经超过了师长的职责,只能由集团军司令来。

    “鉴于鲁路修.亨特上尉在巴约勒、斯滕福德、阿尔内克……等地的作战中,作出的持续卓越表现,现晋升你为陆军少校,正式担任第6集团军第3突击营营长。并再次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一枚。”

    之前一周里,他只是临时担任代理营长,现在升了少校,才能把代理两个字名正言顺拿掉。

    1914年10月25日穿越过来,当天就从下士晋升军士长,10月28升中尉,11月份升的上尉,现在是1915年1月16日,终于到少校了。

    2个月零22天,也算是做到穿越之初那句“穿越3小时到军士长、3天到尉、3月到校”的神调侃。

    还提前8天实现了。

    随后,公爵又亲口宣布了隆美尔的晋升。再往下那些低级军官,理论上师长也可以宣布。但公爵来都来了,也跟着一起读了。

    “……晋升埃尔文.隆美尔上尉为陆军少校,担任第6集团军第3突击营副营长,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一枚。”

    “……晋升奥托.瓦尔特.莫德尔为陆军上尉,担任第6集团军第3突击营B连连长,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一枚。”

    “……晋升施魏因施泰格为陆军中尉……克洛泽为陆军中尉……”

    全部宣布完之后,公爵就宣布自行解散,让大家都放松一下,而他单独留下了鲁路修,显然是有些战术问题要跟他单独确认。

    “你从DWM亚琛兵工厂订购的第二批仪器,前天就到了,但是一直没等到你想要的天气,你要不要先去看一下?

    那些仪器的用法,倒是跟第2突击营的伦德施泰特少校交代过了,到时候由他的营担任攻山时的火力观测任务。你如果还有细节要交代补充,也趁现在先跟他沟通一下。”

    “是!司令!”鲁路修敬礼接受了命令。

    然后,他就被带到了前线指挥部附近的一座秘密仓库,公爵亲自让人掀开几块罩布,露出了下面的设备。

    鲁路修只是看了一眼,就认出这正是自己找DWM公司定制的东西,虽然看起来样子跟历史书上的同款稍有差别。

    这是几台最原始的炮兵声测仪。

    从原理上来说,就是两个类似于雷达罩/卫星锅形状的声音接收板,通过一些简易的聚音放大结构,让某个大致方向上的远方微弱声音、被放大好多倍,然后被听音员听到。(见上图)

    仪器上的两个收音罩朝着哪个方向,那个方向上的声音就特别明显、能被放大。

    这东西纯机械就可以造出来,也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电子信号放大技术,地球历史上也确实是在一战期间发展起来的。

    鲁路修并不懂具体要怎么造,但他知道如何提需求,加上技术难度也不大,DWM公司的工程师自己琢磨琢磨就弄出来了。

    至于鲁路修为什么会想到在凯默尔山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