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在北美发癫,癫佬们都当真了 > 第33章 让开,我要秀了(4K,求追读,求票票啊)

第33章 让开,我要秀了(4K,求追读,求票票啊)

    第33章 让开,我要秀了(4K,求追读,求票票啊) (第2/3页)

么好话。

    但没关系,有着新大陆的暴发户作对比,只是嘴上骂而没有上纲上线的他们简直太文明了。

    就这样,老家伙们骂骂咧咧,年轻人们学习享受,大家一起看着美利坚人“打成一片”,赢!

    而这些现象都被皮埃尔等代理商反馈给罗根,要求补货,赶紧补货!

    罗根一看也笑嘻了,唯恐天下不乱地在报纸上和广播上一字不漏地报道了欧洲人的乐子人心态。

    纯正的美利坚人就乐不起来了。

    要知道,老欧洲看新大陆不顺眼,新大陆看老欧洲也一万个不爽。

    美利坚人自视为欧洲的拯救者,然而在巴黎和会上被英法联手抵制,国内舆论迅速转向孤立主义:“欧洲旧势力不可信任,美利坚应专注本土利益。”

    就好像舞台剧中的情节:从农村来的小伙子认为城市里的人们个个奸诈狡猾,对城里人充满了不信任。

    美利坚精英更是视欧洲为“腐朽的老古董”,认为自身制度与价值观更具先进性。

    现在好了,居然被欧洲老古董反过来嘲笑“保守”?

    倒反天罡了属于是。

    都怪那一小撮顽固不化的宗教保守派!

    奇妙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欧洲人的嘲笑反过来促使局势以一种不可阻挡之势滑向“追求自由开放”一方,滑向罗根一方。

    总不能咱美利坚的思想觉悟还不如旧大陆那帮老古董吧!

    ——而这,也是罗根一方为审判做准备而收集证据的一环!

    ——瞅瞅,这就是民心呐!

    联邦层面的“全美销售淫秽物品诉讼案”的推进已经大为加速。

    虽然美利坚的司法程序冗长而反复,尤其是一些大案件,延绵数年乃至十数年的屡见不鲜。

    但这案子绝不能拖了啊!

    现在蔓延全美的禁售和反诉讼官司,源头都在这个案子上,美利坚可是案例法的国家,有了先例,其他案子才好做裁决啊。

    而在收集证据为审判做准备的过程中,双方律师还不停地提交动议,要求法院采取具体行动。

    譬如起诉方的律师就声称罗根操纵报社进行“媒体未审先判”,潜在陪审员可能都已经接触了报道,请求法院在没有审判的情况下支持他们的裁决。

    罗根的代表律师当然请求法院驳回。

    因为,起诉一方的天主教会,也没少“操纵民意”。

    天主教会只是保守,但不是傻子,看到罗根靠着“讲故事”引发了广大的同情,哪里还不知道大众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

    或者可以说,美利坚的法庭,本来就是故事与故事的对决。

    不过,如果只是讲当事人的故事,罗根花样的“励志故事”,比爱德华牧师“一生奉献主为了主誓要诛灭一切邪恶”的故事,简直是花样吊打。

    没事,既然你罗根身上素材多,那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帮你讲故事”。

    广播电台、维密bra,以及《五十度灰》的爆火,对于罗根来说也是双刃剑。

    天主教会就抓住纰漏,编了,不对,是“揭露”了不少精彩的故事。

    例如什么“看了《五十度灰》的少女,能很随意地和男人接吻,甚至在凌晨3点钟会偷偷地从家里溜出去找男人玩乐……”

    或者“受了维密bra游行影响的女儿,只想成为男人的玩伴,不想担负责任,更不想成为孩子的母亲……”

    不得不说,这样的故事被正统的父母们看到,他们会是什么心情?

    他们一定只想锤死罗根!

    罗根一点都不带怕的。

    除了他自身的“故事”更引人入胜,更有传播的价值,他也在探寻爱德华牧师的“故事”。

    教会嘛,罗根一想起宣讲道德和信仰的神父,就想起“小男孩说神父有号角,修女却说神父有钥匙”的地狱笑话。

    爱德华牧师表现得道貌岸然,私底下是不是也跟小男孩有点“不得不说的故事”?

    这个活儿被唐纳尔接了。

    他手底有不少鸡鸣狗盗之辈,偷偷潜入教会探寻牧师的秘密不算难事。

    然后,这一天,在过来跟罗根通报的时候,唐纳尔表情极度奇异。

    “我想那一定不是一个好消息。”罗根看着他飘忽的表情,有种不祥的预感。

    “……呃,也不算,至少对你的官司应该是好事。”唐纳尔面色古怪,但罗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