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中央的电报 (第3/3页)
带出来的,战功卓著。建议授予王林同志个人特等功一次,其所部记团体一等功!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独立团’!任命王林同志为独立团团长!他本就是营长,凭功升任团长没问题!”
“编制呢?一千二百人,编一个团略显单薄,且成分复杂,亟需骨干充实。”有人提出。
“正是!”总司令接口,思路清晰,“为加强力量,迅速融合,形成可靠战斗力,立即从中央纵队抽调三百名久经战火的老兵,一百名政治坚定、经验丰富的班排级干部,火速奔赴黄平!与王林部混合整编,充实独立团骨干!算是中央给王林的奖励,方便他整合队伍,希望咱们队伍又出一员悍将,原34师政委程翠林同志、师长陈树湘同志,伤势严重,需长期静养,不宜随军奔波。命令五军团,待独立团抵达黄平后,务必派最得力部队护送陈、程二同志至中央休养!王光道同志调任独立团政委!钟光邦同志任团事务长(总务处长)!三人组成独立团党委,其余团、营、连级干部,由王林同志根据实际情况提名,报五军团党委审批!”
“同意!”
“同意!”
“就这么办!”
决议迅速形成。电文带着军委的关怀、信任与明确的指令,再次飞向黔东南的深山:
“星火”34师王林部:
电悉壮举,感佩至深!陈、程二同志安然,全军欣慰!
1. 授予王林同志个人特等功!所部34师102团三营记团体一等功!
2. 为加强力量,中央即抽调三百老兵、一百干部,由可靠同志带队,日夜兼程奔赴黄平,与你部混合整编!
3. 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独立团’!任命王林同志为团长!
4. 陈、程二同志伤势需长期静养,抵达剑河后,由五军团派精干力量护送至中央!
5. 任命王光道同志为独立团政委!钟光邦同志为团事务长!与王林组成独立团党委组织,其余干部由王林同志提名,报军团审批!
6. 部队赶往剑河整编!五军团军团长董同志已派部队接应!
7. 启用新联络密码(附规程)。万务隐蔽疾行,保全力量!中央及全军翘首以待归来!详情面禀!
贵州深山,临时电台帐篷内。
当程翠林颤抖着、一字一句地译出中央这份沉甸甸的电文时,帐篷内陷入了彻底的寂静。随即,一股巨大的、混杂着荣誉、责任与归属感的暖流席卷了每一个人。没有欢呼,只有沉重的呼吸、泛红的眼圈和彼此用力握紧的手。
“成了…终于…成了!”程翠林靠在担架上,闭上眼,两行热泪无声滑落。数月来的重压、濒死的绝望、孤军奋战的艰辛,在这一刻化作了滚烫的液体。34师的番号得以保留,这是对牺牲将士最高的告慰。
陈树湘紧握着拳头,胸膛剧烈起伏,嘶哑地吐出两个字:“…黄平!” 他知道,自己终于可以放心地将这支浴血重生的队伍,交给那个创造了奇迹的年轻人了。
王林接过电文,目光久久停留在“独立团团长”、“特等功”、“团体一等功”、“提名干部”、“混合整编”这些字眼上。中央的信任、认可和务实有力的支持,如同定海神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前路也从未如此清晰。他收起电文,对王光道、钟光邦沉声道:“通知部队,休整完毕,即刻出发!目标——”
他大步走出帐篷,清冷的山风带着希望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摊开脑海中的3D地图,指尖坚定地指向层峦叠嶂的西方,落在那被意识牢牢锁定的光点上。
黄平
归途的方向,从未如此清晰。那扇紧闭的天门,终于被不屈的星火叩开。红34师的种子,将在五军团独立团这面新的旗帜下,带着中央注入的钢铁脊梁,重新汇入那滚滚向前的铁流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