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五军团的虎团 (第2/3页)
主力凶悍异常,反击能力极其恐怖!各部务必放弃一切进攻企图,死守现有阵地,依托工事,深沟高垒,严密警戒,没有我的亲笔手令,绝不许擅自出击!违令者,就地枪决!”他现在只想保住剩下的部队,当个彻头彻尾的缩头乌龟。
“第二,急电薛岳总司令!电文如下:‘职部遵令于乌江沿线奋力进剿西窜赤匪。然匪聚散无常,狡诈凶悍。我90师537团于昨夜(1月4日)在江界河渡口抢占渡口中,遭匪绝对优势主力(疑为五军团精悍一部)自侧后凶猛逆袭,虽将士用命,浴血死战,终因众寡悬殊,通讯中断,驰援不及,致阵地失陷,全团…壮烈殉国。’”
参谋记录的手在发抖。吴奇伟深吸一口气,继续口述,将矛头狠狠指向缺席者:
“‘祸不单行!职部536团主力,于今日(1月5日)上午全力进攻箐口匪部坚固阵地,战况胶着之际,突遭另一股强大匪军(判断为赤匪新锐主力,战力、火力尤胜其他)自进攻部队侧后猛烈突击!我部猝不及防,陷入重围,苦战不支…亦遭重大损失,团长李江仅以身免!’”
他语气悲愤,仿佛自己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此两日之内,我部连遭匪重兵不意之致命打击,损失两团之众,实乃入黔开剿匪以来未有之痛!究其根源,皆因周浑元纵队未能按钧座严令及预定计划,及时抵达石阡、余庆一线,形成有效侧击与紧密合围!致使匪得以窥我间隙,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对我部实施各个击破!恳请钧座明察秋毫,严究周部贻误战机之责!并速派有力部队增援乌江防线,以挽危局!职吴奇伟泣血急电!’”{【历史旁白】周浑元纵队在进入贵州石阡地区后,确实因地形极端复杂、情报严重混乱、地方民团故意误导等原因,一度在大山中彻底“迷路”徘徊,未能按计划抵达战场形成侧击,客观上未能策应吴奇伟的作战行动,成为吴奇伟推卸乌江防线惨败责任的关键借口。}
电报发出,吴奇伟瘫软在椅子里,眼神空洞地望着屋顶。将滔天大罪推给迷路的周浑元,是他唯一的遮羞布和救命稻草。至于“绝对优势主力”、“赤匪新锐主力”的说法,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惨败,并拼命夸大“敌情”以图减轻罪责。此刻的他,只想在南京的震怒降临前,尽可能地蜷缩起来。
中央红军指挥部(正紧张地向遵义方向前进),气氛因两份接连收到的战报而充满了欣慰与一丝惊讶。
第一份来自红五军团董振堂军团长:
“我五军团独立团王林部,遵令驰援箐口。该部行动迅猛,于江界河渡口(南岸),发现吴奇伟部537团(加强团,约两千人)正猛攻我37团刚建立的桥头堡阵地。王林团长当机立断,指挥独立团以猛烈炮火覆盖敌进攻队形及后方支援阵地,旋即全团投入突击,从敌侧后迅猛穿插!激战约三十分钟,击溃敌537团,毙伤敌数百,俘敌五百余,缴获大批武器弹药,稳固了我渡口阵地。独立团伤亡百余。后该部未作停留,强行军赶赴箐口。”
第二份同样来自董振堂:
“独立团王林部昨夜已抵达箐口!今日上午该部趁敌536团主力正全力仰攻我37团三营周彪部扼守之箐口主阵地之际,秘密迂回至敌进攻部队后方,以精准炮火摧毁敌团指挥部、炮兵阵地及后方梯队!随即全团发起总攻!同时箐口守军周彪营适时发起反冲锋!敌536团腹背受敌,建制大乱,迅速崩溃!此战毙伤敌逾千(含敌营长陈德标),俘敌近八百,敌团长李江仅率少数残部逃脱。箐口之围立解!缴获极丰!独立团此战伤亡约百余。现该部正固守箐口,整补待命。箐口大捷,独立团居功至伟!”
两份电报在领导们手中传阅。总司令放下烟斗,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手指在地图上箐口的位置点了点:“好!打得好!这个王林,带兵有方,出手果断!一天之内,两场硬仗,先是稳固渡口,再解箐口之围,硬是把吴奇伟伸过来的两只爪子都给剁了!打出了我红军的威风!”
副主席仔细看着电文,也欣慰地点点头:“战术运用得当,时机把握精准。侧后突击,与守军反冲锋配合默契。这支独立团,从湘江边带出来的种子,如今真成了我五军团一把锋利的尖刀。王林同志,确实是个能打仗的。”
负责组织工作的领导看着随战报附上的独立团实力简报,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明显的惊讶:“诸位,你们看看这个独立团现在的人数……两千七百余人!乖乖,这比我们很多主力团甚至一些师的人数都多了!而且看装备清单,十门迫击炮,九挺重机枪,轻机枪数量可观……王林同志这是走到哪‘扩红’到哪,别人是越打越少,他倒好,队伍是越打越壮实!”
众人闻言,纷纷凑过来看简报。
“两千七百人?还装备这么齐全?”一位将领笑道,“这哪是一个独立团,这简直就是一个‘小军’的架子了!难怪能连续啃下吴奇伟两块硬骨头!这份‘家底’,在运动战中能发挥大作用。”
总司令重新拿起烟斗,敲了敲桌面,眼中满是赞许:“湘江边上,34师‘绝命后卫’,打光了建制,保住了主力血脉。如今,王林带着这点血脉种子,硬是发展壮大,在五军团这个‘铁血后卫’的序列里,又打出了一支能扛硬仗、敢打恶仗的钢铁部队!这份传承,这份壮大,尤为可贵!”
他顿了顿,声音洪亮而坚定:“我看,这支独立团,当得起一个特殊的称号!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