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34章 晓风暴担先锋

第34章 晓风暴担先锋

    第34章 晓风暴担先锋 (第3/3页)

,且班佑地区敌情、地形不明,职部请求继续挥师北进,先行探查穿过若尔盖草地向班佑之路线,争取到达班佑为左路军建立前哨据点,迎接右路军首长及中央到来。职部有信心完成任务,为全军探明北上通道!独立团团团长王林、政委王光道”

    电文写得极其漂亮,充满了主动请战的积极性,完全站在“为全军北上开路”的立场上,只字不提任何政治分歧。此刻达到政治巅峰的张政委一定不会拒绝,看到这样一份电报,心里反而有种别样的舒坦:看,我左路军的部队已经快到班佑了!对于张政委来说,左路军先行到达也是压中央一头的小小证明。我左路军率先打通了通道,功劳簿上少不了我张某人的一笔!而且对于掌控四方面军的张政委来说,王林独立团还是太小,无所谓去留,能有用来应付拖延中央再三电令北上的命令就是好的。

    这种微妙的心态,让这份冒险的请求几乎在当天就得到了批复:“同意。你部即向班佑方向侦察前进,务必谨慎,及时汇报沿途情况。左路军指挥部。”

    拿到电令,王林长出了一口气,随即立刻下令:“全团抓紧休整一天!检查所有装备!筹集粮食!特别是青稞、盐巴、皮袄!辎重营,把所有能装水的容器都给我装满!明天拂晓,出发,目标——若尔盖草地!”

    这一天,独立团像上了发条一样高速运转。王林根据地图信息和后世的知识,尽可能做了他能想到的所有准备:每人至少携带十天口粮;用缴获的油布、兽皮制作简易防雨裹具和帐篷;收集大量干柴和牛粪备用;强调喝开水、吃热食,绝对禁止饮用沼泽积水;卫生队准备了大量大蒜、辣椒和能找到的草药,预防痢疾和瘴气。

    次日清晨,雾霭弥漫,独立团一头扎进了茫茫无际的若尔盖草原。

    这里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看似平坦,却步步杀机。鲜艳的野花下可能就是深不见底的泥潭,茂密的草甸一脚踩下就会渗出黑水。

    “全体注意!严格遵循我的脚印!后面的踩着前面的脚印走!侦察班扩大范围,用长矛探路!”王林的声音在空旷的草地上传得很远。

    【活点地图】成了真正的指路明灯。王林走在最前面,他的眼睛看着前方,大脑却在高速处理着地图信息,不断调整着前进方向。

    “向左偏半里!右边那片水洼下面是淤泥!”

    “停止前进!前方一公里有大片沼泽区,绕道,走右侧那个长条状的草丘!”

    “就在这里扎营!地势高,相对干燥,旁边还有条勉强能取水的小溪!”

    每一天,他们都在与饥饿、寒冷、疲劳和无处不在的死亡威胁搏斗。但因为有王林的“天眼”,他们最大限度地避开了最危险的区域。每一次扎营,王林都会让工兵排和辎重营在来的路上,用木杆、旗帜、甚至耗尽物资的空箱子,设立起无比显眼的路标,清晰地指示出安全通道的走向。他甚至还让识字的战士在一些关键点的木牌上,详细写下诸如“此处淤泥深,需绕行左三十步”、“此水可饮,需煮沸”、“此草甸坚实,可宿营”等提示。

    王林望着茫茫草地,不管将来怎么样,走这条路的,都是红军,都是最可爱的人。不管接下来右路军四方面军余部南下,还是未来再北上,这些标记提示都能大量减少部队伤亡。四方面军可以说是我军战斗力最为强悍的部队,得益于张政委的铁血治军手段加上徐总指挥的神之战术配合,这支队伍可以说是现在红军最强的拳头,没有之一。多么希望这些部队安然无恙到达陕北,那么中央就可能不会有西征的失利,前期陕北扎根也可能就不会那么的拘束。当然了世间没有如果,该来的还是会来,王林也就是稍稍emO一下罢了。

    经过近十天的艰难跋涉,忍受了风雨、冰雹和牺牲了十几名因伤病掉队的战士后,前方终于出现了不同的景象——地势逐渐升高,绿色的沼泽变成了金黄色的草场,远处甚至看到了牛羊和炊烟!

    “班佑!是班佑!我们到了!”侦察兵飞奔回来报告,声音因激动而嘶哑。

    整个独立团沸腾了!战士们相互搀扶着,发出震天的欢呼,许多人跪倒在地,亲吻着坚实干燥的土地,泪水混合着雨水和泥浆流下。

    王林站在一片高坡上,望着前方那片象征着生机的村庄,又回头望了望那片吞噬了无数生命的茫茫草地,心中百感交集。他成功了!他带着独立团的主力,跳出了那个即将发生的政治漩涡,提前抵达了北上的汇合点!

    “我们……过来了。”他喃喃自语,一直紧绷的肩膀终于松弛了下来。虽然知道未来的路依然漫长艰苦,但至少,他保住了这支部队的元气,让他们避免了南下可能遭遇的覆灭命运。

    “立刻给左路军军委和右路军军委发电:我红五军(懋功会师后红五军团已经改编成红5军,当然了内部大家还是喜欢称红五军团)独立团已成功穿越草地,抵达班佑地区,沿途路线已做详细标记。现正就地休整,建立警戒,安排侦察连对周围敌情探索,争取歼灭班佑地区之敌,等候中央及主力部队到来!”

    电报发出,王林知道,他和他“虎团”的新篇章,即将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重新开始。

    他长吁一口气,感觉卸下了千斤重担。这个漩涡自己算是跳出来了。

    {历史旁白: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胜利会师,总兵力达十万余人,革命力量空前壮大。然而,战略方针上的根本分歧也随之浮现。中共中央基于对全国抗日救亡形势的判断,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主张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抗日运动。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则主张向偏远的川康边境退却或南下成都,认为此地更易生存和发展。

    为解决分歧,6月26日,中共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意见,正式确定了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为执行此方针,红军总部于8月3日制定《夏洮战役计划》,决定将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