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82章 和谈声里磨利剑 靖远营中备倭兵

第82章 和谈声里磨利剑 靖远营中备倭兵

    第82章 和谈声里磨利剑 靖远营中备倭兵 (第3/3页)

旅上下,人人都明白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坚定的信念!”

    “好!”王林满意地点头,最后抛出一个更宏大的计划,“另外,根据我们目前控制的区域、人口和物资储备情况,以及……我对未来战局的分析,我认为我们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在半年内,再扩充两个新兵步兵团!”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虽然独立旅现在兵强马壮,但一下子扩充两个团,谈何容易?

    王林解释道:“兵员来源,一是继续在陇东根据地动员翻身农民参军,二是吸收流亡的东北军、西北军散兵游勇中愿意抗日者,三是……或许可以请求中央,将河西走廊转化过来的国军部队补充给我们。装备方面,我们上次缴获的汉阳造、中正式还有大量库存,加上即将建立的小型军工作坊,初步装备两个团应该问题不大。军官和骨干,可以从现有各团抽调优秀干部和老兵,作为新团的骨架。”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大家:“我知道这很难。但同志们,未来的抗日战争,将是空前惨烈和持久的。我们需要更多的兵力,才能承担起更重要的作战任务,才能在战场上站稳脚跟,更多地消灭敌人!这件事,由参谋长和政委牵头,制定详细方案,尽快落实!”

    会议结束后,整个独立旅如同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按照王林的部署,高效地运转起来。

    靖远城外,开辟了巨大的新训练场。喊杀声、枪炮声、马蹄声终日不绝。新兵营里,挤满了从陇东各地涌来的热血青年,他们在老兵带领下,进行着最基础的队列、射击、投弹训练。而老兵部队的训练则更加专业化、实战化:步兵们练习着如何利用地形接近日军火力点,如何用集束手榴弹对付坦克模型,如何与炮兵协同;炮手们演练着快速构筑阵地、急促射击、转移炮位;骑兵们练习下马作战、长途奔袭、侦察警戒;特战队员们则进行着攀登、渗透、爆破、狙击、甚至简单日语的训练。

    旅部主办的“抗日战术研究班”和“日军装备识别课”定期开讲,教官由参谋处那些熬红了眼的参谋们担任,他们将搜集来的零星情报和自己研究的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各级指挥员。各种沙盘推演、战术研讨进行得热火朝天,大家围绕着如何对付日军的掷弹筒、九二式重机枪、豆战车等问题争论不休,又在争论中不断迸发出新的战术灵感。

    林火旺的后勤部门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仓库里的物资堆积如山,又不断被消耗于训练。小型的修械所、被服厂、炸药作坊在隐蔽的山沟里建立起来,虽然简陋,却代表着一种自力更生的决心。通往延安、通往河西的道路上,运输队络绎不绝。

    王林本人更是忙碌。他不仅要统筹全局,检查各部队训练进度,还要不时通过电台与中央、与西路军总部保持沟通,了解谈判的最新进展,并提出独立旅对整编和未来作战的建议。夜深人静时,他则沉浸在【活点地图PrO MaX】系统中,利用其强大的模拟推演功能,结合已知的日军战史,一遍遍模拟着未来可能在山西发生的战斗,寻找着最优的战术方案,并思考着如何将系统的某些辅助功能(如更精确的战场感知、有限的物资补充点预知)更好地应用于对日作战。

    时间在紧张的备战中飞速流逝。陇东高原从春寒料峭进入到盛夏酷暑,又迎来了秋高气爽。半年时间里,独立旅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队的员额悄然增加,新组建的两个新兵团(暂编为第三团、第四团)已经完成了基础训练,两个新兵团的团长周志明、黄木生也正在逐步融入旅的作战体系。官兵们的军事技能和政治觉悟有了显著提高,对日军的了解和应对之策也不再是纸上谈兵。弹药库更加充实,后勤保障体系也更加完善。

    这期间,国共谈判的消息断断续续传来,时而乐观,时而紧张。但“红军即将改编开赴前线抗日”的大方向已然明确。独立旅上下都憋着一股劲,等待着那最终命令的到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