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捷报误传 金陵喜罢复添愁 (第2/3页)
给我彻查!昨夜至今,到底是谁在第九师团背后捅了刀子!要快!”
与此同时,日军第九师团因指挥中枢遭到毁灭性打击,又无法捕捉到那支神出鬼没的中国小分队,其前线部队在最初的混乱后,暂时转入了固守待援的姿态。新任代理指挥官匆忙接手,忙于恢复通讯、重整建制、上报噩耗,一时间无力组织大规模进攻。这使得泾阳河一线的压力大为减轻。
第十五集团军乃至整个左翼军的将领们,发现正面日军攻势锐减,甚至出现了收缩迹象。在蒋介石“伺机反攻”的严令和自身求胜心切的驱使下,未经充分准备和详细侦察,数支中央军部队在缺乏有效炮火掩护和协同的情况下,贸然向日军阵地发起了反击。
然而,他们低估了日军体系的韧性。第九师团的炮兵联队、配属的重炮部队以及海军舰炮支援体系并未因指挥部被端而瘫痪,其基层军官和军曹仍在顽强组织抵抗。更重要的是,日军的海空优势依旧压倒性存在。
反击部队刚离开战壕,冲出不到百米,便迎来了铺天盖地的炮火覆盖!
“咻——轰!轰!轰!”
“咚咚咚……!”
75mm山炮、105mm野炮、150mm重榴弹炮,乃至黄浦江上舰炮射来的巨大炮弹,如同冰雹般砸落在进攻队形中。刹那间,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泥土裹挟着残肢断臂冲天而起。紧接着,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九六式轻机枪构成交叉火力网,如同死神的镰刀,将暴露在开阔地上的中国士兵成片扫倒。
进攻瞬间演变成一场灾难。缺乏重武器压制、没有空中掩护、步炮协同几乎为零的中国军队,在日军依旧凶猛的立体火力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无助。士兵们勇敢地冲锋,却一批批倒在血泊之中,伤亡惨重,连日军阵地的前沿铁丝网都未能触及,就被迫狼狈地退回出发阵地,只留下一地狼藉和痛苦的哀嚎。
这次仓促的反击,无功而返,反而徒增了本已惊人的伤亡数字,也给刚刚因“大捷”而稍有起色的士气泼了一盆冷水。
也就在此时,罗卓英通过多方渠道,终于核实了情况。消息来源最终指向了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一位工作人员无意中的透露,印证了他的猜测:昨夜至今,在第九师团防区内制造惊天混乱、并极可能击毙吉住良辅的,正是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直属独立旅旅长王林,亲自率领一支不足百人的小分队所为!
罗卓英拿着这份确凿的情报,心情复杂到了极点。一方面,他为这支友军部队创造的奇迹感到震惊和钦佩;另一方面,巨大的尴尬和不安笼罩了他。这泼天的功劳,竟然是“误领”了!这该如何向委座交代?
但隐瞒是不可能的。他只得硬着头皮,将真实情况连同第十五集团军反击受挫的战报,一并如实电告南京。
……
南京,蒋介石官邸。
之前的兴奋和热度尚未完全消退,蒋介石甚至还兴致勃勃地与几个幕僚讨论了如何宣传此次“大捷”。当钱大钧再次手持电文走进来时,脸上却带着极其古怪和忐忑的神情。
“委座……罗司令官……有电报来了。”钱大钧的声音有些发虚。
“哦?可是详细战果报来了?斩获几何?吉住良辅的首级确认否?”蒋介石迫不及待地问。
“呃……委座,请您……请您先过目。”钱大钧不敢多言,将电文呈上。
蒋介石接过电文,快速浏览。他的脸色如同六月的天气,瞬间由晴转阴,又从阴郁变为铁青,最后甚至隐隐发黑。电文前半部分,是第十五集团军反击受挫、伤亡惨重的报告,看得他心头火起;而后半部分,则是关于第九师团指挥部遇袭真相的调查结果——执行此任务的,并非第十五集团军所属部队,而是第十八集团军直属独立旅旅长王林亲率之敌后特战队所为!
“啪!”蒋介石猛地将电文拍在桌子上,震得茶杯乱跳。他胸口剧烈起伏,嘴唇哆嗦着,却一时说不出话来。
办公室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幕僚们大气都不敢出,纷纷低下头。
耻辱!巨大的耻辱感瞬间淹没了蒋介石!他刚刚还在大肆嘉奖、准备亲自授勋的英雄,转眼间变成了他内心一直忌惮、排斥的“赤匪”将领!他蒋某人的嫡系精锐,苦战数月未能取得的战果,竟被八路军一支小分队,一个他连番号都不愿正式承认的“独立旅”给做到了!这岂不是证明他麾下将领无能?证明他一直试图限制、削弱的那支部队,反而更有战斗力?
复杂的情绪在蒋介石心中翻腾:有被戏耍的愤怒,有功劳旁落的嫉妒,有对八路军(1937年8约22日红军改编为第八集团军,8月29日重新改为第十八集团军,虽然已经改为十八集团军,但是大家还是喜欢称呼十八集团军为八路军)战力更强的惊惧,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被比下去了的挫败感。他感觉自己仿佛被架在火上烤,之前发出的嘉奖电如同一个个耳光,打在他自己脸上。
“娘希匹!”良久,蒋介石才从牙缝里挤出这三个字,声音冰冷彻骨。他猛地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对众人,肩膀因为极力压抑怒火而微微颤抖。
他想起自己之前“借刀杀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