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虎贲泣血 金陵运弹 (第1/3页)
第99章 虎贲泣血 金陵运弹
王林那份详细汇报独立旅现状及弹药极度短缺困境的电报,经由第十八集团军驻延安办事处加密发出,穿越战火纷飞的天空,最终抵达了延安窑洞中那部至关重要的电台。
油灯的光芒在窑洞壁上投下摇曳的影子,几位首长围坐在简陋的木桌旁,空气中弥漫着烟草和深思的气息。电报译稿在几人手中传阅,每一行字都沉甸甸的,仿佛带着淞沪前线硝烟与血汗的重量。
“一万六千人……弹尽粮绝,仍保持着建制和士气……了不起,真是了不起!”一位首长放下译稿,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痛惜,“王林同志和他的独立旅,在那样混乱的溃退中,非但没有被打散,反而收容了上万溃兵,凝聚成一支力量,这需要何等的组织力、意志力和威望!他们是我党我军在抗日战场上的一面旗帜!”
“是啊,”另一位首长接口,眉头紧锁,手指重重地点在电报上,“但旗帜也需要弹药来支撑!‘人均子弹不足十发,轻重机枪弹药储备见底,迫击炮、野战炮弹药几近于无’……这样的状况,如何应对日军的追击和围攻?牛首山不是天堑,南京……唉!”他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那未尽的担忧。
“蒋介石一向克扣我军的粮饷弹药,此次独立旅立下奇功,他却装聋作哑,连个正式嘉奖都没有,更别提实质补充了。”又一位首长语气中带着惯有的冷静与分析,“但眼下情况不同。独立旅在上海的表现,击毙日军中将、缴获军旗,这是瞒不住的战绩,中外皆知。如今他们又在一路溃退中收容万余人,坚守牛首山屏障南京,于公于私,他蒋介石若再一毛不拔,不仅寒了前线将士的心,在国内舆论面前,他也无法交代!”
“说得对!”最初发言的首长眼中精光一闪,“这是个机会!我们必须借此向蒋介石施压,为独立旅,也为其他奋战在前线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争取应得的补给!独立旅的战功就是他必须拨付弹药的‘欠条’!”
经过一番深入讨论和利弊权衡,决策迅速形成。
很快,一份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名义发出的正式公函,通过秘密渠道,火速送达已随国民政府部分机构迁至武汉的我党办事处。公函措辞严谨,首先详述了独立旅(仍以其最初抵达淞沪战场时约万人的规模为参照)自参战以来,于刘行、杨泾河等地的卓著战功,特别强调了其一部深入敌后击毙敌第九师师团长、缴获其军旗佩刀、极大扰乱敌军部署之事迹。随后,笔锋一转,极其沉痛地指出,该旅历经数月血战,伤亡惨重,弹药消耗巨大,现已奉命转进至南京外围牛首山一带构筑防线,承担阻击追敌、掩护友军之重任。然目前该旅弹药储备已濒临枯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