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死地后击 谋敌炮轰寇(一) (第2/3页)
时掌握第6师团本部、各步兵联队、炮兵联队、辎重兵联队以及配属部队的精确位置、彼此间距、移动方向甚至大致状态(行军/休整/战斗)。
完美规避:系统可以结合地形数据与实时敌情,为整个独立旅规划出一条甚至多条能够完美避开所有日军大队及以上级别部队主要行军路线、固定驻地、警戒哨卡的渗透路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战场隐形”绕后,极大降低提前暴露的风险。
【日军当前心态与队形可能存在的漏洞】:
骄横无备:第6师团自登陆以来一路高歌猛进,气焰嚣张。其正面有74军这样的劲旅顽强抵抗,必然吸引其全部注意力,其后方和侧翼的戒备程度会相对松懈。日军指挥层绝难料到,会有一支成建制、规模逾万的中国军队敢於并能够穿插至其战役纵深后方发起大规模逆袭。
行军队列拉长:一个齐装满员的日军甲种师团兵力超过两万五千人,其行军队伍在战场上会拉得非常长,前后绵延可达十数公里。通常其师团司令部、一线战斗部队(步兵联队)会相对靠前,而笨重的辎重车队、骡马辎重队、炮兵联队(尤其是重炮部队)必然拖在相对靠后的位置。这种部署为宿主集中兵力突击其相对脆弱但价值极高的后勤与支援节点创造了绝佳条件。
【独立旅的独特性质与能力】:
精锐善於机动与渗透:独立旅骨干源自红军,极其擅长长途奔袭、夜间渗透、近战突击,是执行此类高风险、高收益敌后破袭任务的理想部队。
战术思想超前:宿主带来的“三三制”班组战术、步兵与炮兵协同理念(游击炮)、以及强调主动性灵活性的作战思想,使部队具备完成这种复杂多阶段战术任务的能力。
士气高昂,执行力强:在系统提供的隐性士气加成下,以及宿主本人的威望,部队执行力极高,敢于也愿意执行这种看似疯狂但可能扭转战局的计划。
【️巨大风险与致命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敌我兵力悬殊带来的硬仗风险:
即使成功绕后,独立旅(约1.6万人)要攻击的目标——第6师团的后卫部队(可能包括辎重联队、炮兵联队部分护卫兵力、以及其他后勤单位),其总兵力也可能达到数千人,且装备不弱。一旦战斗打响,未能迅速解决战斗,周边的日军作战部队(步兵大队、中队)会迅速向交火区域合围。这将不再是单纯的偷袭,而是瞬间演变成在敌军主力环绕的腹地的一场硬碰硬的突围战/阻击战。
时间窗口极短,容错率极低:
这是整个行动最致命的关键点。独立旅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快速击溃或消灭守卫部队、有效控制炮兵阵地(需制服或清除敌方炮手)、并让我方人员(可能需要借助俘虏或我方懂炮人员)迅速调转炮口,测算射击诸元,对正在进攻的第6师团前锋部队实施准确有效的炮火覆盖。
一旦任何一个环节耗时过长,导致日军主力反应过来并完成包围,独立旅将陷入四面楚歌、后勤断绝的绝对险境。
技术性难题:
操作日械火炮:缴获的日军火炮,尤其是150mm重型榴弹炮,操作复杂,需要专业训练。独立旅自身的炮兵可能从未接触过此类重炮,能否快速上手存疑。可能需要威逼利诱被俘的日军炮手进行操作,但这又带来控制力和可靠性的问题。
弹药识别与匹配:需要快速在混乱的弹药堆中识别出不同口径、不同型号的炮弹,并将其准确匹配到对应的火炮上,这是一个繁琐且极易出错的过程,在战时环境下尤为困难。
撤退路线极易被切断:
一旦深入敌后并发起攻击,原来潜入时依赖的“绿色通道”很可能已被闻讯赶来的日军部队迅速封锁。独立旅在完成任务后,将如何安全撤回?这需要宿主充分利用地图能力,提前规划好多条备用撤退路线,并做好沿途血战突围的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