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118章 三县无主 盱眙血未冷

第118章 三县无主 盱眙血未冷

    第118章 三县无主 盱眙血未冷 (第2/3页)

的!可……可这代价太惨重了!”

    王林缓缓抬起头,眼中已没有丝毫疲惫,只剩下冰冷的、近乎实质的杀意,仿佛祁连山巅万古不化的寒冰。“血债,必须血偿。”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让周围的温度似乎都下降了几分。

    他目光转向一旁待命的黄木生。此时的黄木生,早已不是当年湘江边那个略显青涩的侦察兵,连年的战火将他锤炼成了一名沉稳干练、独当一面的指挥员,眉宇间带着历经生死后的坚毅。他的支队以原独立旅二团和部分侦察连骨干为基础,尤擅渗透、侦察和山地作战。

    “木生。”王林的声音将黄木生从悲愤中唤醒。

    “到!师长!”黄木生猛地挺直腰板。

    “情况你都清楚了。盱眙,刚刚遭受了弥天大难,百姓惊魂未定,血仇未雪,鬼子和伪军却还在那里耀武扬威,继续作恶。你的支队,任务最重,也最急迫。”

    “请师长下令!盱眙支队的弟兄们,就是拼光了,也绝不让一个祸害咱同胞的畜生活着离开盱眙!”黄木生双眼赤红,胸口剧烈起伏。

    “我不要你拼光!”王林低喝道,手指重重地点在盱眙县城的位置,“我要你用最小的代价,把盘踞在县城和古桑的那股日伪军,连根拔起!一个不留!全部送去见阎王!”

    他详细部署,条理清晰,杀意凛然:

    “第一,精确侦察。你亲自带最得力的人,立刻出发,潜入盱眙县城和古桑周边。摸清鬼子中队部和伪军营地的确切位置、兵力分布、火力配置、哨兵规律、换岗时间。特别是那个引导日军屠杀瑞岩观难民的汉奸张道一,找到他,盯死他!我要他的人头,祭奠那二千多冤魂!”

    “是!保证摸得一清二楚!”黄木生重重点头。

    “第二,周密计划。根据侦察结果,制定详细的攻击方案。我建议,夜间行动,同时动手。对古桑的日伪军主力,采取围三阙一,暗设伏兵的打法,利用地形,先用冷枪、冷炮和偷袭制造混乱,再用优势兵力压上,迫其向预设伏击圈逃窜,继而全歼!对县城的少量守军和伪政府机构,则要快、准、狠,尖刀突入,斩首肃清!那个张道一,若能活捉公审最好,若情况不允许,就地击毙!”

    “明白!围三阙一,引蛇出洞,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黄木生迅速领会。

    “第三,发动群众。行动之前,设法秘密联系城内可能存在的抵抗力量,比如王会长民练的幸存者、心中有血性的前区队员、或是痛恨日伪的百姓。他们熟悉地形,能提供最准确的内线消息,甚至在战斗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但要绝对谨慎,确保可靠,防止被汉奸特务利用。”

    “是!我会小心甄别,争取内应。”

    “第四,速战速决。战斗发起后,要如雷霆扫穴,绝不拖泥带水。解决掉敌人后,立即转入第二项重要工作:善后安民!”

    王林的语气变得沉重:“掩埋遇难同胞遗体,尽可能查明身份,让逝者安息。安抚幸存百姓,告诉他们,139师来了,不会再任人宰割!开仓放粮,分发从日伪那里缴获的物资,救助那些家破人亡、无依无靠的苦主。公开处决罪大恶极的汉奸,公布其罪行,以平民愤,以正视听!”

    他看向王光道:“政委,这方面需要你协调支援。从师后勤保障部紧急调拨一批粮食、药品和布匹,准备好宣传标语和安民告示,一旦木生他们得手,立刻跟进,协助开展群众工作。”

    王光道立刻应下:“放心,我马上安排!政治部也会抽调得力干部,随后勤队伍一起过去,帮助木生稳定局面,宣传我党我军政策,发动群众重建家园。”

    “最后,”王林的目光再次回到黄木生身上,带着无限的信任和嘱托,“木生,记住。你们此行,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一场政治仗、民心仗。要用敌人的血,洗刷这片土地的屈辱!要用我们的行动,告诉盱眙的百姓,告诉整个江淮大地,天,塌不下来!只要有我们在,就绝不会坐视同胞受难!去吧,我等着你的捷报!”

    “是!绝不辜负师长、政委信任!绝不辜负盱眙死难的同胞!”黄木生啪地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转身大步流星地冲出炭窑,身影迅速融入黎明前的黑暗中。

    命令如山,立刻化作一道道电波和快马传令,飞向分布在各地的139师各部队。

    很快,各地的城墙、集镇口、大树上,赫然贴上了盖着139师大红关防的安民告示。许多胆大的百姓围拢过来,识字的人大声念着,人群中不时发出议论和些许松气的声音。

    “139师?没听说过啊……”

    “说是中央军的队伍,看来是留下来打鬼子的?”

    “真的不抢东西?还管那些天杀的溃兵?”

    “看看吧,要是真像布告上说的,那就有盼头了……”

    一队队臂缠红白袖章、纪律严明的139师士兵开始出现在街头巡逻,协助恢复市面秩序。更多的武装小分队开出县城,主动寻找溃兵。

    在来安县通往盱眙的官道上,834团的一个连就拦住了一支两百多人的溃兵队伍,他们原是某个被打散的粤军部队,带队的是个脸上带伤的连长。

    “兄弟,哪部分的?我们师长有令,所有队伍要么整编抗日,要么缴枪回家,绝不能再扰民了!”834团的连长上前喊话,语气强硬却不失和气。

    那粤军连长看着对面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139师士兵,又回头看看自己这群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手下,长叹一声:“唉……长官,我们也是没办法……当官的都跑了……弟兄们只想有条活路……”

    “愿意打鬼子的,跟我们走!保证跟139师的弟兄同吃同住,打鬼子绝不含糊!想回家的,把枪交了,我们发路费干粮!”139师的连长朗声道。

    最终,大部分溃兵选择了接受整编,少数领了干粮路费,千恩万谢地往家乡方向走去。类似的场景在防区内不断上演。

    而李云龙、丁伟、黄木生、周志明率领的四个支队,更是像四股活跃的溪流,迅速渗入广阔的乡镇农村。他们打着139师的旗号,但更多的是以工作队的面貌出现。

    在来安县的一个偏僻山村,李云龙叉着腰,对着被召集起来、面带疑虑的村民们大声说道:“乡亲们!我们是139师的!不是土匪,更不是那些狗日的溃兵!鬼子打下了南京,在盱眙杀了我们几千同胞!(加入具体本地化惨案信息)他们迟早会过来!咱们不能等着挨刀!”

    他话锋一转:“但是,跟鬼子硬拼,咱们现在人手不够,家伙也不行!所以,第一要紧的是活下来!怎么活?听我们的!粮食,不能藏在家里,得找隐蔽的地方挖地窖藏起来!村子后山那个狐狸洞,我看就挺好!老少娘们,鬼子来了就往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