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冷枪冷炮 猎杀辎重锁喉舌 (第3/3页)
生亲自带领,干的是最危险的活儿——抵近侦察和布置诡雷。他们利用夜晚或者恶劣天气,悄无声息地接近日军的行军路线,在路中间、桥墩下、甚至日军可能休息的树根旁,埋下用手榴弹、地雷或者缴获的日军炮弹改造成的诡雷。触发方式五花八门,绊线、压发、甚至用细线连着日军尸体下面。这些致命的陷阱让日军行军时提心吊胆,速度大减。
黄木生像个不知疲倦的幽灵,穿梭在各个猎杀小组之间。他凭借着自己老侦察兵的经验和直觉,往往能精准判断出日军可能的行动路线和薄弱环节。他时而化装成砍柴的农民,靠近观察日军营地的布置和换岗规律;时而冒充逃难的老百姓,从日占区的村镇里套取有价值的情报;时而又变回冷血的猎人,亲自操枪,狙杀价值较高的目标。
他的机灵不仅体现在战术上,更体现在对时机的把握和随机应变上。
有一次,他带领一个小组埋伏在一片坟地附近,准备袭击一支日军运输队。不料那支运输队格外警惕,派出了尖兵提前搜索。眼看就要暴露,黄木生急中生智,让战士们立刻躲进几个被野狗刨开、棺材早已腐朽的空坟坑里,上面用破烂的草席和浮土稍微遮掩。日军的尖兵踢踢踏踏地从坟头上走过,竟然丝毫没有察觉。等大部队过去后,黄木生他们才从坟坑里爬出来,虽然错过了袭击机会,却保全了自己。
还有一次,他们小组袭击得手后,被一股日军咬住尾巴紧追不舍。黄木生带着战士们钻进一片茂密的芦苇荡,七拐八绕之后,突然命令所有人原地潜伏,屏住呼吸。追兵失去目标,在芦苇荡外盲目搜索叫骂了一阵,最终悻悻离去。黄木生赌的就是日军不敢轻易深入这片容易迷失方向的复杂地形。
这种冷枪冷炮加诡雷的“牛皮糖”战术,让日军第13师团的后方部队吃尽了苦头。军官不敢骑马,士兵不敢单独行动,运输队行进缓慢,营地夜里不敢熄灯,哨兵因为过度紧张而频频误报敌情,甚至发生了互相射击的乌龙事件。整个后勤补给线和后卫部队的士气受到了严重挫伤,非战斗减员和心理崩溃者与日俱增。
虽然每一次的战果似乎都不大,可能只是打死打伤几个鬼子,炸毁一两辆大车,拖延几个小时的行军。但积少成多,这些看似微小的伤害,如同无数细小的锁链,一点点地缠绕、收紧,有效地迟滞着日军第13师团北进的步伐,锁住了其庞大战争机器的一根重要喉舌。
黄木生,这位从红军侦察兵成长起来的支队长,正用他最擅长的方式,在这片熟悉的江淮大地上,书写着一曲无声却致命的猎杀之歌。他的机敏、耐心和狠辣,让日军后方寝食难安,也完美地践行了王林和师部制定的“以无数小战斗积小胜为大胜”的敌后游击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