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彼之荆棘 我之壁垒 霍山对峙待时机 (第1/3页)
第134章 彼之荆棘 我之壁垒 霍山对峙待时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七月下旬,皖西六安,日军第二军临时司令部。
司令部内气氛凝重,与窗外炎热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墙上悬挂的大比例军事地图上,代表各师团进攻方向的蓝色箭头如同数把利剑,直指武汉北部门户。司令官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背对着一众参谋将佐,目光锐利地聚焦在地图上的一个点——霍山。
一份刚由航空兵和侦察部队反复核实的情报摆在了他的面前。情报确认,先前在江北四县地区给予帝国陆军重创、尤其几乎全歼第九师团第六旅团的那支中国军队——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暂编第139师,其主力已出现在霍山地区,并正在积极构筑防御工事。指挥官,正是那个让华中派遣军多次蒙羞、被畑俊六司令官点名务必铲除的王林。
“诸君,”东久迩宫稔彦王缓缓转过身,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情报已核实,我们的‘老朋友’139师,出现在了霍山。说说你们的看法。”
参谋长铃木率道少将率先开口,语气谨慎:“司令官阁下,139师战力非同一般。其在龙王山战斗中展现出的伏击、攻坚能力,以及指挥官王林的战术狡诈,均已证明绝非普通中国军队可比。尤其是其炮兵运用,虽装备并非顶尖,但协同和时机把握极佳,对我军威胁很大。若其据守霍山险地,恐成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一名作战参谋则显得较为激进:“阁下!139师是我军心腹大患,屡次重创皇军,帝国颜面受损!如今其主力暴露于霍山,正是集中兵力,一举将其围歼,雪耻复仇的良机!我第二军兵力雄厚,装备精良,岂能因一时困难而畏缩?请求阁下下令,由我部主攻,定将王林首级献于帐下!”
立刻有参谋反驳:“轻敌冒进乃兵家大忌!霍山地处大别山东北麓,山势虽不极险,但丘陵连绵,沟壑纵横,林木茂密,极不利于我军重装备展开和机械化部队机动。139师擅长山地游击和防御,在此地与其决战,无异于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即便最终攻克,我军也必然付出惨重代价,且耗时日久。”
另一名负责后勤与战略协同的参谋接着分析:“更重要的是,从全局战略看,霍山-英山方向,并非我军主攻轴线。即便突破霍山,前方仍是更为复杂的大别山腹地,道路崎岖,补给线漫长且易遭袭扰。我军主力若陷入此方向,不仅进展缓慢,更将严重偏离既定的主要战略目标——”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霍山西北方向:“平汉铁路!信阳!这才是攻略武汉的北线关键!我军主力第13、第10、第16师团等部,应持续向商城、潢川、信阳方向压迫,击破支那军第71军、第59军等部,沿淮河上游平原及平汉线南下,直叩武汉门户。这才是最迅速、最有效、最能发挥我军优势的进攻路线!若因与139师在霍山山区纠缠而贻误主力方向战机,甚至导致兵力分散,恐将影响整个武汉作战进程。”
会议室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各方意见都有其道理,最终的决定需要最高指挥官的战略权衡。
东久迩宫稔彦王目光深邃,再次扫过地图。他深知139师的威胁和王林的难缠,但更清楚武汉会战的全局重要性。大本营和华中派遣军司令部的要求是尽快拿下武汉,摧毁中国抗战核心力量,而不是与一支难缠的敌军在次要方向进行消耗战。
良久,他做出了决断,声音清晰而冷静:“诸君的意见,我都明白了。139师,确是一支劲旅,王林,亦是一名悍将。在霍山山区与其决战,非不能胜,然代价与时间,非我第二军当前所能承受,亦不符合帝国攻略武汉之整体战略。”
他顿了顿,手指敲了敲地图上的霍山:“此地,就让它暂时成为王林的壁垒吧。命令:”
“一、通知前线各部,霍山方向之敌为139师主力,战斗力强劲,各部不可轻敌冒进,无军部命令,不得擅自发起大规模攻坚。”
“二、抽调精锐侦察部队,辅以航空摄影,对霍山139师防御阵地进行渗透侦察,详细摸清其兵力部署、火力配系、补给线路。我要知道这只老虎的牙齿到底有多利,爪子藏在何处。”
“三、军主力作战重心不变,继续向西向北推进!重点打击支那第71军、第59军等部,夺取商城,逼近潢川、信阳!打通沿平汉线南下之通道,才是首要任务!”
“四、告知荻洲立兵师团长(第13师团),他的老对手就在眼前。但此刻并非复仇之时。令第13师团派出有力部队监视霍山动向,若139师胆敢离开山地巢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