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江南水畔的守望 (第2/3页)
慕容冷越的叮嘱记了下来。
风澈看着工匠们认真的样子,忽然想起自己怀里的木剑。那木剑是父皇亲手为他做的,上面刻着“守土”二字。以前他以为“守土”就是守护好国家的土地,不让外敌入侵,可现在他明白了,“守土”不仅仅是守护土地,还要守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让他们能有安稳的家,能吃饱穿暖。
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安置点里升起了几堆篝火,百姓们围坐在篝火旁,有的在缝补衣服,有的在给孩子讲故事,还有的在讨论着重建家园后的生活,脸上渐渐有了笑容。风澈和慕容冷越、风染霜坐在篝火旁,听着百姓们的交谈,心里也渐渐踏实了下来。
“父皇,你看,他们好像不那么难过了。”风澈指着不远处正在说笑的几个百姓,小声说道。
慕容冷越点点头,目光温柔:“百姓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能有安稳的家,有饭吃,他们就会很满足。我们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
这时,一个手里拿着笛子的少年,走到篝火旁坐了下来。他拿出笛子,吹起了一首悠扬的曲子。那曲子带着江南水乡的温柔,又有着一丝坚韧,在寂静的夜晚里,格外动人。百姓们都安静了下来,静静地听着曲子,脸上满是向往。风澈也听得入了迷,他想起在草原上,***曾给他唱过草原的歌谣,那歌谣充满了力量,而这首笛子曲,却有着不一样的温柔。
曲子吹完后,少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这是我阿爹教我的曲子,他说这曲子能给人带来希望。以前每次遇到不开心的事,我一吹这首曲子,心里就会好受很多。现在我把这首曲子吹给大家听,希望大家也能快点好起来。”
百姓们纷纷鼓起掌来,篝火旁的气氛变得更加温暖。风澈走到少年身边,说道:“你吹得真好听,我能跟你学吹笛子吗?”
少年愣了一下,然后笑着点头:“当然可以,等明天我教你。”
第二天一大早,风澈就去找少年学吹笛子。少年名叫阿泽,他耐心地教风澈怎么拿笛子,怎么运气,怎么吹出不同的音调。风澈学得很认真,虽然一开始吹出来的声音断断续续,很难听,但他没有放弃,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
到了中午,从京城调运的粮食和衣物终于到了。百姓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序地领取粮食和衣物。风澈也跟着帮忙,他把粮食递到百姓手里,看着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心里比吃了蜜还甜。阿雅也在队伍里,她领到粮食后,特意跑到风澈面前,笑着说:“谢谢你,风澈哥哥,我和奶奶有粮食吃了。”
风澈摸了摸她的头:“不用谢,以后我们都会好起来的。”
下午,邻省调运的木料也送了过来。工匠们立刻开始清理废墟,搭建房屋的框架。百姓们也主动过来帮忙,有的搬木料,有的和泥,有的递工具,大家齐心协力,干劲十足。风澈也想帮忙,可他年纪太小,搬不动沉重的木料,只能帮着递递工具,或者给大家送点水。
慕容冷越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心里十分欣慰。他对风染霜说:“你看,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风染霜点点头:“是啊,百姓们的心齐了,重建家园就指日可待了。”
接下来的几天,安置点里每天都充满了忙碌的身影。房屋的框架一点点搭建起来,百姓们的脸上也露出了越来越多的笑容。风澈每天早上跟着阿泽学吹笛子,下午就去帮忙,晚上则和慕容冷越、风染霜一起,听百姓们讲述江南的故事。他知道了江南的春天有漫山遍野的桃花,夏天有亭亭玉立的荷花,秋天有金黄的稻田,冬天有飘落在白墙黛瓦上的雪花。他暗暗下定决心,等重建工作完成后,一定要好好看看江南的四季。
这天下午,风澈正在帮工匠们递钉子,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争吵声。他好奇地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两个百姓在为一块木料争吵。一个百姓说那块木料是他先看到的,应该给他家盖房子用;另一个百姓则说那块木料是他先搬过来的,应该给他家用。两人互不相让,吵得面红耳赤。
风澈连忙跑过去,说道:“你们别吵了,木料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再去搬,没必要为了一块木料吵架。”
其中一个百姓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