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风澈:江南行与新局 (第1/3页)
江南的春天总来得早。三月的苏州城,细雨如丝,将青石板路润得发亮,岸边的柳树垂下嫩黄的枝条,随风轻拂着碧波荡漾的河水。风澈牵着马,苏墨坐在马背上,两人沿着护城河边的小路缓缓前行,鼻尖萦绕着空气中的湿润水汽与隐约的花香。
“原来这就是江南啊。”苏墨掀开马车窗帘,伸手接住几滴飘落的雨丝,眼中满是惊叹。他从小在京城长大,虽在画中见过江南的模样,却远不及亲眼所见的灵动——白墙黑瓦的民居错落有致,乌篷船在河道里缓缓划过,船娘的吴侬软语顺着风飘来,像极了书中描述的“人间天堂”。
风澈抬头看了眼天色,细雨没有要停的意思,便说道:“前面有座茶馆,我们去避避雨,顺便尝尝江南的茶。”
两人走进茶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小二很快端来一壶碧螺春,茶叶在热水中舒展,茶汤泛起淡淡的黄绿色,清香扑鼻。苏墨抿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这茶好香,比京城的茶更清甜。”
风澈看着他欢喜的模样,嘴角不自觉上扬:“江南的茶讲究‘鲜’,这碧螺春是明前采的,最是珍贵。等过几日,我们去太湖边的茶农家里看看,还能亲手采茶。”
正说着,邻桌传来一阵低低的交谈声。两个穿着青色长衫的书生模样的人,正皱着眉讨论着什么,语气中带着焦虑。
“你听说了吗?最近太湖边上的几个渔村,好多人突然得了怪病,浑身无力,还会咳嗽出血,找了好多大夫都治不好。”
“我也听说了,官府已经派人去查了,可查了半个月,连病因都没找到。听说昨天又有两个渔民没了,再这样下去,怕是要闹瘟疫了。”
苏墨听到“怪病”“治不好”,手中的茶杯顿了顿,抬头看向风澈,眼中满是担忧:“风澈,我们去看看吧?说不定我能帮上忙。”
风澈自然明白苏墨的心思。这半年来,苏墨跟着张远学医,不仅精通草药,还在北境瘟疫中积累了经验,早已不是那个需要被保护的少年。他点头道:“好,吃完茶我们就去太湖边的渔村。”
两人喝完茶,冒着细雨赶往太湖边的望湖村。刚到村口,就看到几个穿着官服的人正围着一个老妇人劝说,老妇人坐在地上哭个不停,身边放着一个盖着白布的担架——想来是家里有人因怪病去世了。
“大娘,节哀顺变。官府已经请了京城的太医,很快就能找到治病的法子。”一名捕快模样的人劝道,语气却没什么底气。
老妇人抹着眼泪:“太医要是有用,我家老头子也不会走了!这病都传了一个月了,死了十几个人,再等下去,我们全村人都要没了!”
苏墨快步上前,蹲在老妇人身边,轻声道:“大娘,我是大夫,能让我看看您家老爷子的情况吗?或许能找到病因。”
老妇人抬起泪眼,看着苏墨年轻的模样,犹豫了片刻,还是点了点头。苏墨掀开白布,仔细检查着死者的遗体——皮肤没有异常,瞳孔也无涣散迹象,但按压胸腔时,有少量黑血从嘴角渗出,闻起来带着淡淡的腥气。
“死者肺部应该有损伤,而且血液里有异常。”苏墨站起身,对风澈说道,“得找个活着的病人看看,才能确定病因。”
这时,村口的一个院落里传来一阵咳嗽声,一个中年男人扶着门框,脸色苍白,咳得直不起腰。苏墨立刻跑过去,为男人把脉,又查看了他的舌苔和眼睛,眉头渐渐皱起:“脉象紊乱,舌苔发黑,眼睛里有血丝,症状和死者差不多。你最近有没有吃过什么特别的东西?或者接触过什么?”
男人喘着气,断断续续地说:“没……没吃什么特别的,就是前阵子太湖里的鱼特别多,我们天天捕鱼吃,还喝了湖里的水……”
“湖水?”苏墨眼睛一亮,“你能带我们去你们取水的地方看看吗?”
男人点头,带着两人来到村边的一个取水口。这里的湖水看起来清澈见底,可苏墨蹲下身,用随身携带的银针测试了一下,银针立刻变黑了。
“水有毒!”苏墨惊声道,“这水里有重金属,长期饮用会损伤内脏,导致咳血、无力,最后死亡。”
风澈皱起眉头:“太湖是江南的主要水源,怎么会有毒?而且只有望湖村出现了怪病,其他村子却没事,这不对劲。”
两人又去了其他几个渔村,发现只有望湖村的取水口水质异常,其他村子的湖水都很干净。风澈心中起疑,便带着苏墨沿着望湖村的取水口向上游走去,想要找到毒源。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了一个隐蔽的码头,码头上停着一艘大船,几个穿着黑衣的人正从船上往下搬东西,包裹得严严实实,看不清里面是什么。更奇怪的是,船边的水里飘着一些黑色的粉末,顺着水流往下游的望湖村飘去。
“那些黑色粉末肯定有问题。”风澈压低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