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人格 (第1/3页)
“我想让他揉着我的脑袋,轻轻的;”
“我想咬他,用我的牙齿,在他手臂上留下印记;”
“可是,可是我不该那样做……”
“痛苦折磨着我;”
“我讨厌你,请你离开我;”
一行行文字,浮现在林泽的内心里。
那急躁的、如同长了刺的日记内容,犹在眼前。
林泽低眉敛目,无意识的攥着手掌,而卧室十分安静。
文字是有情绪的,他很轻易就能从北川学姐日记里的内容读出了她的矛盾、挣扎以及对自己的厌恶。
真正让人感觉到担忧的,并非是那份歇斯底里。
而是那句“请你离开我”。
这是很典型的解离型身份障碍,无论是哪部精神类书籍上,一直都有很明确的解释,当然,也是因为这样的例子太多,被记录了太多。
一般,个体在经受无法承受的创伤后,大概率会触发人类自身生物论的防御机制,为了应对无法承受的痛苦,将与创伤相关的、被伤害的自我体验从主观意识中隔离开来。
可以说,北川绫音内心认为自己根本没有病,而得病、跪伏、丢失掉尊严且跪伏在脚下的是另一个人,只不过住在她的身体里。
那个女人很恶心,并非是她。
由此,她的内心就会好受很多,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就能心安理得。
因为她处在一个矛盾点上——不接受治疗自己完全无法正常生活,接受治疗又觉得自己太没有尊严了。
于是,有了这么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幻想出来一个人格,将患病的状态剥离到她身上。
毫无疑问。
这样的办法是将北川绫音引向了另一个深渊。
第二人格并不是说幻想她存在就存在,说抹杀就抹杀。
人的大脑是分功能区域的“生物体”,生长出来的第二人格在神经元网络上,在生物体上是客观真实存在。第二人格的“她”能完成人类全部的正常反射,在神经突触形成后,大脑会被特殊的生物电影响,负责管理记忆的区域会紊乱,导致防御机制触发,将两个人格隔离开来。
失忆现象就是这么产生的。
有很多人,完全不记得小时候受过严重伤害,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就是防御机制触发后的结果。
林泽的一颗心沉入谷底,他预见过北川绫音的情况很糟糕,却没有想到会产生这样的连锁反应。
这样的话,更不能放任她滥用第二人格,必须让她对自己的客观认知回到原位。
林泽思考着,完全没注意到时间流逝。
“咚咚咚——”
敲门的声音传来,继而门把手旋转了一下。
打断了他的思考。
林玉凝从门外探过头来。
“学到现在啊?”看着离林泽桌上摆着的笔记,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文字,她好奇问道。
“没有,歇了好久了。”
“才关店,我想着你早就饿了,赶紧上来了。”
“还好,今天关店这么晚?”
这时候,林泽才看了一眼钟表上的时间,21:41分。
外面夜色笼罩,月光抚摸着整个东京。
平常林玉凝都不会加班到这么晚,因为弄好的食材早些时候就卖光了,差不多那时候就关店,再来的客人只能等明天。
“今天你玲子姐请了半天假,下午走的,所以我一个人忙活,手脚慢了些。”林玉凝耸了耸肩。
“怎么不叫我一起帮忙?”林泽疑惑道。
“你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啊,”林玉凝指了指书桌上的东西,理所当然道:“我们不是一样在辛苦吗?”
“姑姑。”
“怎么了。”
“我很庆幸当初乖乖的跟你走了。”
“瞎说什么呢,”林玉凝愣了一下,然后哑然失笑:“算了,我去准备晚饭了,臭小子。”
……
再喜欢独处的人,在东京也会感觉到孤单。
它太大了,太热闹了,一个世界级的大都市。
可很多时候,那些热闹与你无关。
外面无尽的喧嚣中,只有这么小小的几个平方,才是让人能感受到温暖的。
两方大小的茶几上,一份青椒炒腊肉,一份虾皮炒韭菜,两碗米饭,炖的南瓜粥还袅袅冒着热气,格外的抚慰内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