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为何不惧?” (第2/3页)
’,其存在直接且立即危害宿主生存。清除该威胁为必要生存措施,非可选行为。
过程性质: 清除过程为纯粹技术操作,旨在消除负面变量,非追求正向反馈。
结果评估: 威胁解除,生存概率提升。获取生存资源。此结果为预期之内,符合计算模型输出,无‘意外之喜’。
【结论:】
恐惧: 威胁已解除,恐惧对象不存在,故恐惧无效。且在威胁存续期间,恐惧情绪会干扰清除操作效率,属负面干扰,需抑制。
兴奋/成就感: 完成必要生存步骤不应产生额外情绪奖励,否则可能导致对类似必要行为的非理性追求(嗜杀),偏离‘生存效率最大化’核心目标。
【总结:生命消逝在此语境下,仅为‘威胁变量被消除’及‘资源被回收’的状态变更。对此状态变更产生情绪反应,属无效数据处理,浪费计算资源。】
【记录:该事件相关数据已归档,仅作为‘低武世界人类单位脆弱性’及‘冷兵器近身清除效率’参考数据录入数据库。情感标签:无。】
她的回应,依旧是一份条理清晰、冷冰冰的分析报告。将一场生死搏杀和夺取生命的重大学题,拆解成了纯粹的逻辑运算和资源管理问题。在她看来,小玖的疑问,就像是问一个清理电脑病毒的软件“删除病毒时为何不感到害怕或兴奋”一样毫无意义。
逻辑链接那段,再次陷入了更长的沉默。只有细微的电流杂音滋滋作响,仿佛那残破的处理器正在全力理解这套完全迥异于它数据库内绝大多数碳基生命模型的反馈机制。
过了好一会儿,那机械声才再次响起,杂音似乎更重了,带着一种近乎…“吃力”的感觉。
【…嗞…分析报告…接收…】
【…逻辑链…再次…自洽…】
【…但…数据库记录…即便以‘清除威胁’为目的…多数个体在首次执行‘生命终止’操作时…仍会出现显著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如战後創傷)…】
【…宿主…的反馈模式…极度偏离样本平均值…】
【…疑问:此‘无效数据’论…是先天生成…还是后天训练结果?…嗞…】
【…能量不足…无法支撑…深度分析…】
它似乎无法理解,甚至试图探究这种绝对理性模式的根源。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通过某种极端训练塑造的结果?
云芷对于这种探究自身根源的问题,显得更加缺乏耐心。
【溯源问题与当前生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