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战后清算 (第2/3页)
:被俘前后表现、伤情、年龄、原在匪帮中地位、是否有血债恶行?”
墨尘微微一怔,立刻明白云芷是要基于事实判断,而非空谈理念。他手下早有监察人员对俘虏进行了初步讯问和登记,他立刻命人取来记录。
云芷快速翻阅着那些记录,大脑如同精密的筛子,开始对俘虏进行快速分类和风险评估。
片刻之后,她抬起头,给出了她的“裁决”:
“基于现有信息,可将俘虏分为三类:
“第一类:可尝试收编者。 共计七人。特征:年纪轻(小于二十),被掳入匪帮时间短(不足三月),无重大恶行记录,被俘后表现恐惧顺从,身体健全。评估:改造难度较低,吸纳成本可控,可补充辅兵或工兵队。”
“第二类:需强制劳役者。 共计五人。特征:年纪较长,为匪日久,但无头目身份,恶行不彰,或有伤在身影响战力。评估:改造价值低,但处死收益亦低。可编入苦役营,从事筑城、开矿等**险重体力劳动,以劳力赎罪,消耗其精力,直至其不堪重负或证明其价值。”
“第三类:必须处决者。 共计三人。特征:皆为小头目,性情凶悍,血债累累,被俘后仍面露不服。评估:改造成本无限高,释放风险无限大。留之无益,徒耗粮食,且易成为内部不稳定因素。必须公开明正典刑,以肃军纪,儆效尤。”
她的分类清晰冷酷,完全基于实用主义考量,将“人”彻底物化为不同风险等级和利用价值的“资产”进行处理。
苏源听得目瞪口呆,云芷的处理方式比他想象的收编要冷酷,但又比墨尘的全部杀光多了分条理和…“物尽其用”。他不得不承认,这似乎…更“合理”?
墨尘眼中则是精光闪动。云芷的方案,既满足了他清除高危分子的要求,又避免了滥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如让后续敌人死战到底),甚至还榨取了部分俘虏的剩余价值。这简直是将“理性”运用到了极致!
“可是…那劳役至死…”苏源对第二类处理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