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林知州的难处 (第3/3页)
偷盗,不许闹事!
谁犯事拖后腿……”
他指了指官道另一头,“掉队的,自己想办法跟上!”
谢锋把板车辕绳往肩上一甩跟着队伍排队,回头冲自家人咧嘴一笑:“走,进城换银子去!
板车上,油布被李月兰拉得严严实实,遮住了外面的视线。
谢秋芝借机闪身进了空间取发簪。
城门口排着长队,前头的人影被太阳拉得老长。
半个小时后终于轮到他们。
守卒往油布上敲了两下,声音闷得像敲鼓。
谢广福陪着笑,把全家的照身帖递过去。
那人低头查验,没发现任何破绽,挥手放行。
板车吱呀一声过了城门。
临漳州只有一条主街,这里却是十字街口,青砖铺地,酒旗招展。
卖糖人的高嗓门、茶馆里跑堂的吆喝、骡马脖子上的铜铃声,一层叠一层,像突然打开的锣鼓场。
谢广福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好家伙,比咱镇上的庙会还热闹三倍。”
谢秋芝没应声,只把目光往街角一扫。
那里,一家银楼的金漆招牌在阳光下晃得人眼花——“瑞宝斋”。
她唇角勾了勾,心里默默算着:簪子若能卖个好价,今晚的客栈和以后的干粮就都有了。
正如传闻所言,汝阳府很大,方圆百里,田畴平阔,沟渠纵横,往年亩产便比邻境高出一两成。
虽和别的地方一样三年大旱,河水断流,可别的州府赤地千里,唯独汝阳境内依旧能引水灌田,这全靠林知州三年前未雨绸缪,主持疏浚旧渠、筑堤蓄水,又在各乡设水车、挖深井,所以这附近的流民才会比别处都多。
三年大旱,即便是林知州再厉害,没有朝廷的帮扶也是挺不到现在的。
所以当朝廷的赈银一下拨,林知州半文未入私囊,全数用于高价买粮食,使府库充盈。
正因为这样汝阳府比临漳州发展更好一些,百姓的幸福指数也更高一些。
所以,谢锋才鼓动谢里正把最后的指望押在汝阳府,必须要在这里买到续命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