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 第 116章 谢广福窑洞教学

第 116章 谢广福窑洞教学

    第 116章 谢广福窑洞教学 (第3/3页)

透透的!最好能在窑门口用碎砖砌个小坎,防止雨水倒灌。”

    姚大又问:“还有这封窑的泥,有啥讲究不?俺们以前就用普通黄泥,有时候封不严实,漏了气,一窑炭就废了一半。”

    “最好用黏性大的黄泥掺上切碎的麦草或者茅草,草能拉住泥,干了不容易裂开漏缝。糊泥的时候要用力拍实,特别是接缝的地方,不能留一点缝隙。”

    谢广福耐心解答,这些都是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细节。

    兄弟俩又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谢广福都一一解答,条理清晰,仿佛这一切早已烂熟于心。

    姚大和姚二对视一眼,脸上充满了敬佩和不可思议,姚大终于忍不住,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广福哥,您……您咋懂这么多?连这些细节都清清楚楚?俺们自己烧过炭的都没您琢磨得这么透!”

    谢广福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想起了现代那个早已模糊的故乡,小时候父母生病走后,他跟着爷爷奶奶在乡下,放牛砍柴,田间地头什么活都干。

    村后山沟里就有废弃的土窑,他和小伙伴们曾好奇地模仿大人,偷偷捡了柴火去试过,虽然次次都被熏得灰头土脸,甚至挨过骂,但那点火、看烟、期待开窑的记忆却深深印在了脑海里。

    后来爷爷奶奶过世了,他早早离家,从工地最底层的小工做起,绑钢筋、搅水泥,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

    他肯学肯钻,靠着夜以继日的自学和实践,一步步从工头做到测绘、评估,最终沉迷于实用建筑学,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建筑师。

    那三十年,他接触过的何止是高楼大厦?从传统的夯土建筑、砖石结构,到地方性的窑洞、木构,桥构,甚至各种民间土建筑的手工艺,只要与“建造”相关,他都有浓厚的兴趣去研究和涉猎,积累的知识远非一般学院派建筑师可比。

    但这些,都无法对外人言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