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南渡流离志未沉 (第2/3页)
明主,用才学打破这阶层的桎梏。
可这念想,碎得比洛阳城的瓦片还快。
朝堂上官员明码标价卖官鬻爵,地方豪强拥兵自重,八王之乱的战火一烧起来,西晋就像被白蚁蛀空的巨树,“轰”地塌了。
匈奴的铁蹄踏碎朱雀大街的青石板,鲜卑骑兵的弯刀映着洛阳城的火光,昔日的繁华转眼成了人间炼狱。
晋愍帝被俘那日,天空飘着诡异的血红色晚霞。
我攥着娘的衣角,布鞋陷进泥泞里,看着街边摔碎的陶俑和散落的《孝经》残简,突然想起三天前还在朱雀大街看耍猴戏的光景。娘把粗布包袱顶在头上,另一只手紧紧护着我的脑袋,她发间那支旧木头簪子,不知丢在了哪个渡口。
难民如潮水般涌向渡口,褴褛的衣衫在风中翻飞,恍若千万面破碎的招魂幡。
有人背着奄奄一息的老父,白发沾满血污;有人用草绳将啼哭的幼儿系在背上,却腾不出手擦孩子脸上的泥泪。
街边老妪跪在瓦砾间,捧着半碗凉水往孙儿嘴里灌,浑浊的眼泪滴进碗中,和着血沫泛起涟漪。
石桥上,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死死抱着装满书卷的木箱,却被乱兵一脚踹进河里。他在刺骨的水中挣扎,墨色的书页像惨白的纸钱,随着浪涛漂向远方。
岸边,几个妇人争抢着半截发霉的面饼,指甲掐进彼此的皮肉,染血的面饼在撕扯中碎成齑粉。
暮色里,渡口的哭声越来越凄厉,老弱妇孺被挤落在泥泞中,任马蹄从身旁践踏而过。有位母亲将襁褓高高举过头顶,自己却被人潮推倒,转眼便没了声息。
远处,匈奴骑兵的铁蹄扬起黄尘,与浓烟织成巨网,不知何处传来孩童带着哭腔的童谣,在血腥的风里格外苍凉。
“臣儿,莫回头,”娘的声音混着胡笳声在风中破碎。
我忍不住扭头,看见洛阳城的飞檐渐渐隐没在浓烟里,城门楼上“晋”字旌旗被火舌卷成灰烬。
怀中那方爹留下的端州砚台硌得胸口生疼,这是我们跨越长江天堑的唯一念想。
我和娘能活着吗?在这个战乱的世道!
如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