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故园音断念犹存 (第3/3页)
着些踪迹……那年你发烧,还是他连夜背着你走了十里地找郎中……”
我蹲下来握住娘的手,她的手粗糙却温暖,掌心还留着常年劳作的厚茧,指关节因为常年洗衣缝补有些变形:“娘,会再见的。等将来我考取了功名,有了能力,就陪您去找。就算找不到,咱们现在在瓦子巷也很好啊。张婶会给您送刚蒸的馒头,热气腾腾的;李奶奶总留着糖果给我,说是她孙子寄来的;季大叔还会说书给咱们听,讲大将军的故事;赵大叔总帮咱们挑水劈柴,说‘邻里就该互相帮衬’。他们不就像亲人一样吗?”
娘看着我,泪眼婆娑地点了点头,把木钗小心翼翼地揣回怀里,藏进枕下的布包里,那里还放着爹唯一的一张画像。“你说得对,”她抹了把泪,挤出个笑容,“瓦子巷的街坊是好人,咱们不能忘本。”
那晚的月光格外明亮,照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上,树影婆娑,像清河县院子里的石榴树影子。我知道,清河县的旧事是娘心里的根,那场迁徙的苦难是她不愿触碰的疤,但日子总要往前过。就像大叔说的,能活着已是幸运,若有缘再见便是惊喜,若不能,珍惜眼前的瓦子巷,珍惜这些把我们当亲人的街坊,也便是对过往最好的告慰了。
夜里我听见娘在低声哼唱,是清河县的民谣,调子婉转,带着淡淡的乡愁:“石榴红,井水甜,炊烟起,故人还……”我没有起身,只是在心里默默记下——将来一定要陪娘走一趟,不管能不能找到故人,都要去看看那口甜水井,看看那棵石榴树,告诉那些失散的乡愁,我们在瓦子巷,好好地活着,被街坊们疼爱着,就像当年在清河县一样。
第二天一早,娘把家里剩下的半袋米送给了张婶,说“孩子长身体,多吃点米”;又把王骞舟送的点心分给李奶奶,说“尝尝城里的味道”。她站在院子里看着老槐树,阳光洒在她身上,像是镀了层金:“怀之,今天帮赵大叔把柴火劈了吧,他昨天腰闪了。”我笑着点头,心里明白,娘已经把瓦子巷当成了新的家,把这里的街坊当成了新的亲人,那些无处安放的乡愁,终究在温暖的人情里找到了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