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县衙勘验 (第3/3页)
祟的,从来都是活人心中之鬼,倘若心中无鬼,又有何惧哉!”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能够穿透人心的力量。
“李大人博学广闻,然不知《六典》中刑部卷有录此法?非是亵渎,而是问骨寻冤,为死者言。《礼记》有云‘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虽未明确提及,但这些言论都说明,作为刑名诉讼之人,要利用各种方法,明断冤狱,还百姓一片朗朗乾坤。”
李怀被楚潇潇一番话说得有些惭愧,不由得垂下了头。
“不过…李大人也不必过分苛责,隔行如隔山,仵作的法子,大人又岂能全通,若大人惧怕,大可回避。”
楚潇潇的这句话,如同一柄剑刃,戳破了裹缠在李怀心头的恐惧,也带着作为仵作的自信与权威。
李怀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生生咽下,心一横,“楚大人责怪的是,我身为一方父母官,见治下百姓遭此劫难却心生退意,实在有愧头上这顶乌纱,今日,本官便与大人一同在此!您需要什么尽管吩咐。”
楚潇潇不再多言,直接报出所需一应之物,“先备下一口大锅,釜底能容纳薪柴,薪柴需要足量,宁多勿少,确保火势不减;然后在上方安置一个木架,需能将骨头悬于锅中沸水,不至掉落…”
“小五,你去准备楚大人安排的这些东西,务必在一个时辰内准备妥当。”李怀当机立断,高声喝道。
王小五得令,转身一溜小跑去寻找所需之物。
“还要取陈年米醋三大坛,要酸…再备一些新鲜的桑柴灰一斗,麻布数匹,还有清水…”
安顿完这些,楚潇潇起身看了看四周的环境,“将锅架在那里…”手指向殓房旁边一处有处小洞的墙根,“到时候醋味大,必须要有个通风好的地方,这里就可以…”
“好,我来安排…”李怀挥了挥手,班头大刘跑了过来,“将剩下的东西去叫上两个人,上街买回来,一样都不许缺,办砸了拿你是问!”
“是!”大刘不敢怠慢,立即叫上两个衙役,分头上街采买。
命令下达,整个县衙所有人都动了起来。
很快,一口半人高的大铁锅被架在了临时垒起的灶台之上,地下堆满了薪柴,木架则让王小五他们几个稳稳地安置在锅的正上方。
大刘和那两个人跑断了腿,终于在规定的一个时辰内,将醋和麻布从街上买了回来,浓烈的醋味在整个殓房附近漂散开来,有几人都被呛的直咳嗽。
做完这一切,暮色渐沉,初秋的河风带着些许凉意吹过殓房前的院落,在场众人无不感到后脊梁直冒冷汗。
楚潇潇也换上了她那件洗得发灰的仵作服,将袖子束紧,头发依然照旧,用那根森白的簪子挽在脑后,整个人显得非常干练。
她亲自指挥着衙役们操作,每一个步骤都非常的精准,丝毫不慌乱。
“锅中倒水,过半即停…”
“木架上铺麻布三层,每层麻布都要在醋中浸泡,如果觉得呛鼻子,就一人扯一块布绑在嘴上,挡着点…”
“七根腿骨,依次排开,每根之间大概一扎宽,有刻痕的那一面朝上,一定记住,朝上…”
“然后王小五…你拿着这包桑柴灰,撒在骨头上,一定要均匀,每一处骨面都要撒到…”
王小五闻言翻身便上了木架,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没一会儿,就将楚潇潇交待的任务圆满完成。
“最后再盖上三层麻布,此番只需要在清水中润湿即可,无需以醋浸透…”
衙役们屏气凝神,完全依照她的要求进行,虽然心中的恐惧尚未消散,但仍然没有丝毫懈怠。
大刘站在一众衙役中间,看着眼前的一幕,不由心生感慨:“难怪能成为大理寺唯一的女仵作,手段当真了得!”
李怀站在稍远处,裹紧了身上的官袍,眼中第一次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一次,算是找对人了……